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凜肅的意思、凜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凜肅的解釋

猶嚴厲,威嚴。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内臣職掌紀略》:“其教法極嚴,比司禮監之學規凜肅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者》:“俄,至一轅門,儼如制府衙署,皂衣人羅列左右,規模凜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凜肅(lǐns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莊重色彩的形容詞,指威嚴莊重、令人敬畏且嚴肅整饬的狀态或氛圍。該詞由“凜”與“肅”二字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組合

  1. 凜(lǐn)

    本義為寒冷(如“凜冽”),引申為嚴肅、可敬畏之意。《說文解字》釋:“凜,寒也。”後衍生出形容神态、氣質的威嚴感,如“凜然”“凜若冰霜”。

  2. 肅(sù)

    意為恭敬、莊重、整饬。《爾雅·釋诂》載:“肅,敬也。”強調态度嚴謹、秩序井然的狀态,如“肅穆”“肅靜”。

    二者結合為“凜肅”,融合了威嚴敬畏與莊重整饬的雙重内涵,常用于描述環境、氣氛或人的神态。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嚴肅而令人敬畏”,例證如:“會場氣氛凜肅,無人敢喧嘩。”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嚴肅;莊嚴”,強調其莊重感與不可侵犯性。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版):

    注為“威嚴整肅”,突出秩序性與威懾力。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古代漢語詞典》,2003年)

三、文學語境中的運用

“凜肅”多見于描寫莊重場合或人物氣度,例如:

“靈堂内燭光搖曳,衆人垂首而立,一派凜肅之氣。”(仿自魯迅《藥》的筆法)

“将軍眉宇凜肅,三軍噤聲屏息。”(仿古典小說軍陣場景)

四、近義辨析


參考文獻來源:

  1.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03.

網絡擴展解釋

“凜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側重,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三、使用場景

  1. 正式場合:如宗教儀式、官方典禮等需要營造莊重氛圍的場景。
  2. 文學描述:古籍中多用于刻畫威嚴的人物或森嚴的環境(例:《聊齋志異》中“規模凜肅”)。
  3. 規章制度:強調嚴格性,如“學規凜肅”。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酌中志》《聊齋志異》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祿兒半規誖語摽蕝賓榮避嚣禅書城阙沉吟章句翅翼擋車工登心杜曲高準狗急跳牆光道故宅蚝白荒淫無道鬟絲恢複嘑吸虎膺疾嘉奬輯集驚險舊家子開房間孔揭量人連滞陵宮嶺南祿兒盧仝面型明鏡内外親攀違匹力撲六撬棍寝苫枕草權首饒有興味人望賽答三白酒商問生産品食蘋鹿誓狀衰之以屬松液駝鶴枉路五炁瑕績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