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肃的意思、凛肃的详细解释
凛肃的解释
犹严厉,威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教法极严,比司礼监之学规凛肃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俄,至一辕门,儼如制府衙署,皂衣人罗列左右,规模凛肃。”
词语分解
- 凛的解释 凛 ǐ 寒冷:凛冽。凛凛。 严肃,严正有威势:凛然。凛若冰霜。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肃的解释 肃 (肅) ù 恭敬:肃立。肃坐。肃然。 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肃客。 萎缩:肃杀。 笔画数:; 部首:聿;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凛肃(lǐns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庄重色彩的形容词,指威严庄重、令人敬畏且严肃整饬的状态或氛围。该词由“凛”与“肃”二字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组合
- 凛(lǐn)
本义为寒冷(如“凛冽”),引申为严肃、可敬畏之意。《说文解字》释:“凛,寒也。”后衍生出形容神态、气质的威严感,如“凛然”“凛若冰霜”。
- 肃(sù)
意为恭敬、庄重、整饬。《尔雅·释诂》载:“肃,敬也。”强调态度严谨、秩序井然的状态,如“肃穆”“肃静”。
二者结合为“凛肃”,融合了威严敬畏与庄重整饬的双重内涵,常用于描述环境、气氛或人的神态。
二、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为“严肃而令人敬畏”,例证如:“会场气氛凛肃,无人敢喧哗。”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严肃;庄严”,强调其庄重感与不可侵犯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版):
注为“威严整肃”,突出秩序性与威慑力。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古代汉语词典》,2003年)
三、文学语境中的运用
“凛肃”多见于描写庄重场合或人物气度,例如:
“灵堂内烛光摇曳,众人垂首而立,一派凛肃之气。”(仿自鲁迅《药》的笔法)
“将军眉宇凛肃,三军噤声屏息。”(仿古典小说军阵场景)
四、近义辨析
- 凛然:侧重令人敬畏的气概(如“大义凛然”)。
- 肃穆:强调庄严安静的氛围(如“仪式肃穆”)。
- 凛肃:兼具威严感与秩序性,语义更凝练厚重。
参考文献来源:
-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03.
网络扩展解释
“凛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侧重,主要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含义
- 发音:lǐn sù
- 核心释义:
- 形容庄重肃穆的气氛或神态,如严肃的仪式、庄重的环境,给人以敬畏感(例:会场气氛凛肃)。
- 指严厉、威严的态度或制度,常用于描述人的神态或管理规章(例:学规凛肃)。
二、详细解释
- “凛”与“肃”的构成:
- “凛”本义为寒冷(如“凛冽”),引申为严肃、令人敬畏(如“凛然正气”)。
- “肃”意为恭敬、庄重(如“肃穆”),两者结合强化了严肃、不可侵犯的意味。
- 语境差异:
在描述环境时侧重“肃穆庄重”,如“大殿凛肃”;在描述人物或制度时更偏向“严厉威严”,如“衙署凛肃”。
三、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如宗教仪式、官方典礼等需要营造庄重氛围的场景。
- 文学描述:古籍中多用于刻画威严的人物或森严的环境(例:《聊斋志异》中“规模凛肃”)。
- 规章制度:强调严格性,如“学规凛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肃穆、威严、庄重、冷峻
- 反义词:轻松、散漫、随意、温和
五、例句参考
- “将军立于阵前,神色凛肃,三军为之震慑。”(侧重威严)
- “灵堂内烛光摇曳,一片凛肃,众人垂首默哀。”(侧重肃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酌中志》《聊斋志异》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瓣膜抃风儛润鼈闷避妍尝食超距雠伪道伦吊斗钓台定当杜格放陈发生炉煤气该邃肛瘘高贵高庸隔塞苟敬贯的孤轮海站函和黑款虎狼当路,不治狐狸接伴兢兢乾乾金枝叶酒簏旧儒纍纍灵旛落汤螃蟹盲人把烛南学旁支偏定蒲棒轻怜痛惜七术人口构成乳胶如详缴沙文主义赊僻四险耸视太牢公逃责台滕薛争长倜傥不群统一战綫退私忳诚无是公相能贤雅协庆写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