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曲的意思、杜曲的詳細解釋
杜曲的解釋
(1).地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南, 樊川 、 禦宿川 流經其間。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彥謙 《長溪秋望》詩:“寒鴉閃閃前山遠, 杜曲 黃昏獨自愁。” 宋 陸遊 《新寒》詩:“ 杜曲 新愁隨斷雁, 遼陽 遺恨入疎砧。” 元 張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計無多。 陶令 琴書, 杜曲 桑麻。” 清 鈕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勝概,而 杜曲 為最。”
(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廬叢志>序》:“語《蕭選》、《文心》之編,則違戾庸衆;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則匿笑僮僕。”
詞語分解
- 杜的解釋 杜 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堵塞(乮 ):杜絕。杜塞(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杜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地名(主要含義)
-
地理位置
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部,屬長安區境内,地處樊川與禦宿川之間,左倚少陵原,右臨潏水,風景秀麗。唐代時,此地為杜氏大族世居之處,故得名。
-
曆史與文化意義
- 與韋曲(韋氏聚居地)并稱“韋杜”,因兩族世代顯赫,民間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說。
- 唐代詩人杜甫曾以“杜曲花光濃似酒”描繪其景緻,陸遊、張可久等文人也常在詩詞中提及此地,如“杜曲黃昏獨自愁”“杜曲桑麻”等。
二、代指人物
在文學作品中,“杜曲”偶爾代指唐代詩人杜牧,例如清代文獻提到“吟杜曲、樊南之句”時,即以“杜曲”借代杜牧。
其他說明
-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提到“杜曲”為中藥杜仲,但此說法缺乏廣泛依據,可能為誤傳。
- 南宋詩詞中,“杜曲”有時象征貴族聚居地,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如需更詳細的地理考證或詩句例證,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曲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古代戲曲藝術中的一種曲調。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杜曲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是8。關于其來源,目前還沒有明确的曆史記載。杜曲也有繁體字形式,但是在這方面我無法提供準确的信息。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杜曲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舉個例子,古代可能會使用一種不同的筆畫結構來書寫這個詞。以下是一個關于杜曲的例句:他在表演中精彩地演唱了一段杜曲。根據需要,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來使用杜曲。近義詞方面可能有其他戲曲曲調的名稱,而反義詞則可能指其他類型的曲調。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