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竄身的意思、竄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竄身的解釋

藏身。 唐 崔峒 《劉展下判官相招以詩答之》:“竄身如有地,夢寐見明君。” 宋 葉適 《取燕一》:“今 天祚 地喪於外,位奪於内,竄身 夾山 ,死亡朝夕,其國滅矣。” 清 鄧顯鶴 《<船山遺書>目錄序》:“先生竄身 猺峒 ,絶迹人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竄身”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含義為“藏身”,多用于描述因避禍、逃亡或政治動蕩而隱匿自身的行為。以下從詞義解析、文獻用例、引申内涵三個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拆分

    • 竄:本義為“藏匿”,源自《說文解字》中“鼠在穴中”的象形構造,後引申為奔逃、放逐等義()。
    • 身:指自身或身體。
    • 組合含義:字面意為“藏匿身體”,強調在危險或困境中隱藏自身的行為。
  2. 讀音與詞性

    • 讀音:cuàn shēn(注音:ㄘㄨㄢˋ ㄕㄣ)。
    • 詞性:動詞短語,常見于古代文獻及詩詞。

二、文獻用例

  1. 唐代用例

    • 唐·崔峒《劉展下判官相招以詩答之》:“竄身如有地,夢寐見明君。”
      釋義:詩人借“竄身”表達政治動蕩中被迫藏身的無奈,同時期盼明君()。
  2. 宋代用例

    • 宋·葉適《取燕一》:“今(遼)天祚地喪於外,位奪於内,竄身夾山,死亡朝夕。”
      釋義:描述遼天祚帝因亡國而逃亡至夾山藏身,凸顯“竄身”的被動性與生存危機()。
  3. 清代用例

    • 清·鄧顯鶴《〈船山遺書〉目錄序》:“先生竄身猺峒,絶迹人間。”
      釋義:指王夫之(船山)為避清廷迫害,藏身于少數民族聚居地()。

三、引申内涵

  1. 語境特征
    “竄身”多用于描述因戰亂、政治迫害或社會動蕩而被迫隱匿的情境,隱含被動性與緊迫感,常見于曆史記錄或文學作品中()。

  2. 近義表達

    • 藏身:直接表示隱藏身體。
    • 避世:側重逃避社會,如“隱居”。
    • 逃竄:更強調奔逃的動态過程()。
  3. 文化關聯
    該詞反映了古代士人在動蕩中的生存策略,如王夫之、劉桢等文人的經曆,體現了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


如需更多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滬江詞典)或(知網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竄身(cuàn shē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連續、迅速地跳躍或移動身體。這個詞的構造是由“穴”和“舛”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穴”表示洞穴,第二個部首“舛”表示曲折、交錯。竄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竄身的字形稍有不同,和現代的寫法相比稍顯複雜。 以下是竄身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竄身。在繁體字中,竄身這個詞的字形沒有太大的差别,隻是用了繁體字的書寫規範來書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竄身的字形稍有不同。穴部的構造更為複雜,并且竄身的整體形狀更為扭曲。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了。 以下是竄身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他飛快地竄身過河。 2. 野獸竄身進入森林中的洞穴。 3. 比賽開始,選手們竄身沖向終點。 竄身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竄身跳:連續地跳躍。 2. 竄身狀:迅速地移動身體的狀态。 與竄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躍身:跳躍身體。 2. 跳躍:連續地跳動。 與竄身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1. 靜止:停止不動。 2. 停留:暫時不動。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