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枝條。 三國 魏 曹丕 《感離賦》:“柯條憯兮無色,緑草變兮萎黃。”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根荄蹶於此,則柯條瘁於彼。” 宋 蘇轍 《伐雙穀》詩:“久持不忍意,柯條益扶疎。”
(2).比喻羽翼。 明 宋濂 《宋铙歌鼓吹曲·上遣将讨張文表假道荊南其主高繼沖懼奉表稱臣為耀靈威》:“ 蠻荊 輿櫬稱妾臣,翦拜柯條刖其根。”
“柯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本義為“枝條”
指樹木的枝幹或分枝,常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比喻義為“羽翼”
引申為庇護、支持的力量,如明代宋濂《宋铙歌鼓吹曲》中“翦拜柯條刖其根”,暗喻去除對方的輔助勢力。
部分網絡釋義(如“道德準則”) 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古籍及權威詞典解釋為準。
柯條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柯木的細長分枝。
柯條的部首是木,總共有8個筆畫。
柯條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柯》中,形容了柯樹的細枝。
在繁體字中,柯條的寫法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柯條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現代漢字标準化後,柯條的寫法保持統一,沒有特别變化。
1. 樹林裡的柯條交織成了一道美麗的景觀。
2. 我們走進山林,一片片柯條在風中搖曳。
3. 冬天來臨,樹上的柯條被覆蓋在一層輕薄的雪中。
柯木、柯樹、柯枝、枝條、細枝、分枝。
枝條、樹枝、樹杈。
主幹、樹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