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超俗的意思、超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超俗的解釋

(1).避開世俗;脫離塵世。 漢 王逸 《九思·守志》:“攄羽翮兮超俗,遊陶遨兮養神。”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始悟超俗之理,非庸瑣所見矣。” 宋 範成大 《次韻李子永見訪》之一:“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

(2).出衆;超越凡俗。《歧路燈》第七回:“ 東宿 看見兩箇學生品貌超俗,早已喜不自勝。” 嚴複 《救亡決論》:“超俗之士,厭制藝則治古文詞;惡試律則為古今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超俗"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超"和"俗"兩個語素構成。從構詞法分析,"超"為動詞性語素,表示"超越、跨越";"俗"為名詞性語素,本義指"風俗、習俗",引申為"世俗、塵世"。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該詞包含兩個遞進層面的含義:

一是指突破世俗常規的行為狀态,如《淮南子·齊俗訓》所述"樸至大者無形狀,道至妙者無度量",這種對"大道無形"的追求即屬超俗境界。二是指達到精神層面的升華,《漢語大詞典》引明代張居正《答奉常陸五台論禅》中"獨超俗見,不隨衆咻"的用例,強調超越凡俗認知的思想高度。

在詞義演變過程中,該詞經曆了從具體到抽象的語義擴展。先秦典籍多指具體行為規範,如《禮記·曲禮》記載的"禮從宜,使從俗",而魏晉玄學時期則發展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學内涵。現代漢語中常用于形容藝術作品或人格特質,如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中評王維山水詩"超俗而不離世"的審美特征。

近義詞系統包含"超凡""脫俗"等側重不同維度的表達,其中"超凡"偏重能力突破,"脫俗"側重行為表現。反義詞體系則包含"媚俗""流俗"等具有貶義色彩的詞彙,形成完整的語義對立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超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避開世俗,脫離塵世
    指人或行為不落俗套,追求超脫于現實社會的境界。例如:

    • 漢·王逸《九思·守志》提到“摅羽翮兮超俗”,形容如飛鳥般脫離世俗的束縛。
    • 晉·葛洪《抱樸子·逸民》中“始悟超俗之理”,強調超脫凡俗的理念。
  2. 出衆,超越凡俗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非凡的品貌、才華或特質。例如:

    • 《歧路燈》描述“學生品貌超俗”,指外貌與氣質異于常人。
    • 嚴複《救亡決論》提及“超俗之士”,贊揚那些超越世俗觀念的人。

補充說明:
“超俗”既可指物理上的避世(如隱居),也可形容精神境界的卓越(如藝術、思想等)。佛教語境中,“俗”指非信教者的世界,因此“超俗”也暗含對精神升華的追求。

更多詳細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搬調包舉宇内卑室崩背編揑徧眺采薪之憂塵坌調陰陽的确良杜弊清源二連浩特市風雨漂搖輔助單位诟責挂礙冠歲股東邯淡恨心毀方瓦合澗流建議佳興經畫譏诮酒簾九梁朝冠九思季脇良箴賿曹列卿梨花帶雨留質魯魚陶陰漫録黾黾孳孳谟诰磨衲鳥吊山泥駁彭涓鋪騰權右染翰成章生搏信眉深潭甩手頓腳水喉天災地妖梯山架壑翫閱違滅文工團瞎扯下口喜賀吸裡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