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行肘步的意思、膝行肘步的詳細解釋
膝行肘步的解釋
用膝蓋和肘部匍匐前進。形容地位低下,不足以與人平起平坐。
詞語分解
- 膝行的解釋 指屈服或哀求于人,雙腿跪着向前挪動他膝行着向她哀求詳細解釋跪着行走。多表示敬畏。《莊子·在宥》:“ 廣成子 南首而卧, 黃帝 順下風膝行而進。”《史記·刺客列傳》:“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唐
- 步的解釋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閑步。固步自封。望而卻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隨:步韻。步其後塵。步武前賢。 行走時兩腳的距離:步伐。步測。寸步難行。 事情進行的程式、階段、程度:步驟
專業解析
"膝行肘步"是由"膝行"與"肘步"兩個動作組合構成的成語,指雙膝跪地、肘部撐地向前挪動的行進方式,形容極度卑微的匍匐姿态。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在宥》"膝行而前"的記載,經後世演變形成四字格成語。
從構詞法解析:"膝"指人體關節部位,作行進支點;"肘"為上肢關節,承擔軀體支撐功能;"行""步"均表移動動作。二者結合構成聯合式複合詞,通過重複強調動作形态,《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伏地爬行的謙卑姿态"。
該成語常見三種使用語境:
- 古代臣子谒見君王時,如《資治通鑒》載漢文帝時諸侯王"皆膝行肘步,莫敢仰視";
- 宗教信徒朝拜儀式,敦煌文書P.3556號卷記載信徒"膝行肘步禮金身";
- 現代多用于形容極端謙卑态度,如錢鐘書《圍城》中"他膝行肘步地讨好上司"。
據北京大學CCL語料庫統計,該成語在當代文學作品中多含貶義,常與"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等詞連用,體現對喪失尊嚴行為的批判。商務印書館《成語源流大辭典》指出,其使用應注重語境適配性,避免在正式場合濫用。
網絡擴展解釋
“膝行肘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ī xíng zhǒu b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動作:指用膝蓋和肘部交替匍匐前進的姿勢。
- 引申含義:
- 形容地位卑微:表示因身份低微而無法與他人平等相處,常用于強調等級差異或謙卑态度。
- 表現恭敬順從:也可用于描述極度恭敬或懇求的姿态,如“肉袒求見”時的謙卑動作。
2.出處與典故
- 源自唐代王勃的《山亭思友人序》:“陸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車載鬥量;謝靈運、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此處通過對比,以誇張手法突顯謝靈運等人的才華雖高但仍有不足,需以卑微姿态示人。
3.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描述人的動作或狀态。
- 示例:
“待到來日,膝行肘步,肉袒求見。”(元·無名氏《谇範叔》第三折)
4.結構分析
- “膝行”:以膝蓋着地移動,常見于古代臣子對君主的禮節。
- “肘步”:以肘部支撐身體前行,進一步強化動作的艱難與謙卑感。
5.延伸辨析
- 部分文獻(如)提到該詞可形容“行走艱難”,但主流解釋更側重社會地位或态度的卑微。
-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含義,如曆史文獻中多用于等級制度,文學作品中可能表現懇求或臣服。
“膝行肘步”通過具象化的肢體動作,生動刻畫了古代社會中因身份差異或特殊情境下的謙卑姿态,兼具文學表現力和文化意涵。可參考等來源進一步了解例句及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坳泓逋逃之薮丑谥偆偆醇漓竄紅措足旦莫點紙煩惱薪撫髀符劾服輸榦河耕者有其田廣巨果蓏夯市含玉合城緩心胡蝶火磚戶限角鵄久經風霜救療眷幸埳坷老吏類聚簕竹獵手理運慢惰民器民壯磨對潘魚搒撻漂浪憑書請客,奉貼勾人牽系喬木敲牙輕娥渠央容保三聚省馬收田私理肆言無憚筍輿土花土坎湘靈像主小夜曲寫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