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行肘步的意思、膝行肘步的詳細解釋
膝行肘步的解釋
用膝蓋和肘部匍匐前進。形容地位低下,不足以與人平起平坐。
詞語分解
- 膝行的解釋 指屈服或哀求于人,雙腿跪着向前挪動他膝行着向她哀求詳細解釋跪着行走。多表示敬畏。《莊子·在宥》:“ 廣成子 南首而卧, 黃帝 順下風膝行而進。”《史記·刺客列傳》:“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唐
- 步的解釋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閑步。固步自封。望而卻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隨:步韻。步其後塵。步武前賢。 行走時兩腳的距離:步伐。步測。寸步難行。 事情進行的程式、階段、程度:步驟
網絡擴展解釋
“膝行肘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ī xíng zhǒu b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動作:指用膝蓋和肘部交替匍匐前進的姿勢。
- 引申含義:
- 形容地位卑微:表示因身份低微而無法與他人平等相處,常用于強調等級差異或謙卑态度。
- 表現恭敬順從:也可用于描述極度恭敬或懇求的姿态,如“肉袒求見”時的謙卑動作。
2.出處與典故
- 源自唐代王勃的《山亭思友人序》:“陸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車載鬥量;謝靈運、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此處通過對比,以誇張手法突顯謝靈運等人的才華雖高但仍有不足,需以卑微姿态示人。
3.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描述人的動作或狀态。
- 示例:
“待到來日,膝行肘步,肉袒求見。”(元·無名氏《谇範叔》第三折)
4.結構分析
- “膝行”:以膝蓋着地移動,常見于古代臣子對君主的禮節。
- “肘步”:以肘部支撐身體前行,進一步強化動作的艱難與謙卑感。
5.延伸辨析
- 部分文獻(如)提到該詞可形容“行走艱難”,但主流解釋更側重社會地位或态度的卑微。
-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含義,如曆史文獻中多用于等級制度,文學作品中可能表現懇求或臣服。
“膝行肘步”通過具象化的肢體動作,生動刻畫了古代社會中因身份差異或特殊情境下的謙卑姿态,兼具文學表現力和文化意涵。可參考等來源進一步了解例句及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膝行肘步
膝行肘步是一個成語,拆分部首和筆畫為:“⻜”、“彳”、“⻗”、“口”、“⺼”、“⺆”。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武術術語,形容行走或戰鬥時的動作非常靈活、熟練而有力。
在繁體中文中,膝行肘步的寫法為 “膝行肘步”。繁體字形保留了古代漢字的特點,更為華麗而複雜,被一些地區或者傳統文化倡導者所推崇。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膝行肘步以傳統的甲骨文和金文為基礎。根據甲骨文,膝行肘步的寫法為 “止行肘步”,表示行走時将腿和手臂采取合適的姿勢,步伐穩健。而金文中的寫法為 “立行肘步”,強調動作力量的韌性和穩定性。
以下是關於“膝行肘步”的例句:
他在戰鬥中運用膝行肘步,靈活地閃躲和進攻。
這個武術套路需要學會膝行肘步,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組詞:
- 膝蓋
- 行走
- 肘部
- 步伐
近義詞:行走動作、步态
反義詞:笨拙、僵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