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含玉的意思、含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含玉的解釋

(1).蘊藏着寶玉。 南朝 梁 江淹 《丹沙可學賦》:“山含玉以永歲,水藏珪以窮年。”

(2).形容顔色潔白如玉。《明珠緣》第一回:“隻見籬菊鋪金,野梅含玉,數竿修竹,一所茅堂。”

古喪禮,納于死者口中的玉。《周禮·天官·太宰》:“大喪,贊贈玉、含玉。” 鄭玄 注:“含玉,死者口實。天子以玉。” 郭沫若 《羽書集·龍戰與雞鳴》:“古人的習慣,人死了在口裡有含玉的一種禮節。被含的玉就叫作‘含玉’。那玉的形式,有時候是珠,有時候似乎是蟬。”參閱《公羊傳·文公五年》 何休 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含玉"作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面義與象征義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面本義 指口中含玉的物理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義為"以玉納于死者口中"的喪葬禮儀。《周禮·春官·典瑞》載"大喪共飯玉、含玉",鄭玄注"含玉,死者口實",表明這是古代貴族喪禮的重要環節。考古發現印證此制,商周墓葬常見碎玉含于遺骸口腔。

二、象征引申

  1. 美質内蘊:《說文解字》釋"含"為"嗛也",段玉裁注"銜也,包含不露",引申指事物蘊含珍貴品質。《禮記·聘義》以玉喻德,稱"溫潤而澤,仁也",故"含玉"常喻指内斂光華的高尚品格。
  2. 文學意象:古典詩詞中,"含玉"多作意象組合,如李商隱《錦瑟》"藍田日暖玉生煙"句,《文心雕龍》評其"隱秀"特質,正合玉質内蘊之美。

三、典制流變 據《左傳·文公五年》"含玉諸侯用璧"記載,該制度存在等級差異。《後漢書·禮儀志》詳載東漢含玉制度,規定皇帝用蟬形玉琀,諸侯用珠,士用貝,體現禮制演變。此說在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中得到考古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含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蘊藏寶玉
    指山川等自然環境中藏有珍貴的玉石。例如南朝梁江淹在《丹沙可學賦》中寫道:“山含玉以永歲,水藏珪以窮年”。

  2. 形容顔色潔白如玉
    多用于文學描寫,如明代小說《明珠緣》提到:“野梅含玉,數竿修竹”,以玉的潔白比喻景物色澤。


二、古代喪葬習俗

在周代禮儀中,“含玉”指将玉器放入死者口中,作為喪禮的一部分。《周禮·天官·玉府》記載:“大喪共含玉”,表明這是貴族葬禮的重要環節。此習俗與“九竅玉”(塞于身體九竅的玉器)不同,僅特指口含之玉。


三、現代引申含義

作為名字時,“含玉”寓意包容内斂、品德高潔,如“含”象征低調謙和,“玉”代表美好與尊貴。


提示: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文獻例證(如《周禮》《丹沙可學賦》原文),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闆報表侄女孱瑣成列崇匠除徒打夜作典籤疊重都中發春泛海廢放豐取刻與耕器貫矢鬼芋候比壞陵黃鹄山寰内火功見論肩迫機鋒計官饑年禁加糾覈口呐诳幻狂醒鬣狗領颚軨下六眸漏網甿隸迷嬉默默能績拈花摘豔強弱泉扃三顧僧制色斯上歲沈祟壽司衛城危臬翁鞋蚊香下僚相腳頭弦節賢業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