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邪心的意思、邪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邪心的解释

[wicked idea] 不正当的思想念头

详细解释

不正当的念头。《穀梁传·隐公元年》:“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荀子·大略》:“我先攻其邪心。” 唐 韩愈 《利剑》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廖莹中 辑注引 方世举 曰:“《古今注》:‘ 吴大帝 有宝剑六,三曰辟邪。’”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此人有絶美的姿容,最为妇人所爱慕,他却能禁止邪心,不做淫6*荡之事。” 萧红 《生死场》二:“我早看她起了邪心,看她摘一个柿子要半天工夫;昨天把柿筐都忘在河沿!”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邪心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邪心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不正当的念头或邪恶的心思,多用于描述人偏离道德准则的意图或贪欲。例如:

“邪心”指违背正道的私欲,如贪财、好色、损人利己等恶念。

二、古籍溯源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王充在《论衡·率性》中明确提及:

“邪心生于无义。”

意指邪念源于缺乏道义约束,强调道德修养对遏制恶念的重要性。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邪心”常用于批判性语境,如: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0卷,第128页。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第1672页。
  3. 王充《论衡·率性篇》,中华书局点校本,1990年。

网络扩展解释

“邪心”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代不正当的思想念头或邪恶的意图,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人心思不正,存有恶意或邪念,可能导致不良行为(如欺骗、犯罪等),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2. 出处与历史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谷梁传·隐公元年》中“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意为克制不正当的念头。韩非子在《解老》中提到“邪心胜则事经绝”,强调邪念会导致行事失败。

  3. 使用场景与影响
    多用于描述因私欲膨胀而产生的恶念,例如:

    • 文学作品中,如韩愈《利剑》诗:“佩之使我无邪心”,以剑喻正直;
    • 道德批判中,如《汉书》评价忠臣“无邪心”,强调品行端正。
  4. 现代语境
    现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批判偏离道德准则的思想,如“邪心作祟”“摒弃邪心”等表达。

若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证或引申用法,可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埃氛畅豁厂衣迟缓筹兵创刊词处约从祖祖父当行本色捣练子帝扃发轿弗堪刚巨隔行如隔山恭节光明藏寡弱浩闹赫赫魏魏鸿鶱凤逝花刚石卉汩晦曚嚼舌嚼黄节乐积阀羁魂精心金璇金衣丹旧家子隽乘开金桥抗斗口是心苗魁帅铃毦落脚货明诚木屧普客恰便似青过于蓝起谢认范颯沓寿民水谷水竹疏烟缩银腿絣外繇痿痹委璅务期诬欺香饵犀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