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敬慎,守法度。《後漢書·沛獻王輔傳》:“在國謹節,終始如一,稱為賢王。” 宋 朱熹 《答呂子約書》:“前書所諭正容謹節之功,比想加力,此本是小學事,前此不會做得工夫,今若更不補填,終成欠闕,卻為大學之病也。” 元 黃溍 《錢翼之墓志銘》:“公見其言談舉止謹節有禮,大奇之。”
(2).謹慎節儉。 明 方孝孺 《謹節堂銘》:“事親能養,謹節為貴,謹則無憂,節則不匱。”
“謹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ǐn jié,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敬慎守法度
指為人處世恭敬謹慎、遵守法度或禮法規矩。例如《後漢書》提到沛獻王輔“在國謹節,終始如一”,形容其治理封國時嚴謹守法。
謹慎節儉
強調生活态度上的節制與儉省。明代方孝孺在《謹節堂銘》中寫道“謹則無憂,節則不匮”,說明節儉是持家的重要準則。
該詞多用于形容兩類場景: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典籍、名家論述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了解用例,可參考《後漢書》《謹節堂銘》等原文。
謹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謹和節。
謹字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言,謹字的筆畫數為9劃。謹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原意為小心、慎重。
謹字的繁體形式為謹。
古時候的謹字曾有其他不同的寫法,例如篳刂刀口刂。現代漢字正字法中的謹字,主要采用讠和言的組合。
謹字的一些例句:
節字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言,節字的筆畫數為11劃。節字的原意為節制、克制。
節字的繁體形式為節。
古時候的節字也曾有其他不同的寫法,例如玕劉舊高場、艹言的組合。現代漢字正字法中的節字,主要采用艹和言的組合。
節字的一些例句:
關于謹節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