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奚兒的意思、奚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奚兒的解釋

(1).稱奚人,亦泛稱北方少數民族之人。 唐 杜甫 《悲青坂》詩:“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

(2).猶奚童,謂僮仆。 清 曹寅 《南轅雜詩》之十二:“林間繫馬集歸鴉,屋上炊煙指歇家。隨處風光期好語,奚兒争拾白楊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奚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具有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文化指向。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的釋義,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本義: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奚兒”最初指代中國古代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奚族。該民族活躍于隋唐時期,主要分布于今内蒙古西拉木倫河流域,與契丹族關系密切,後逐漸融合于其他民族。此義項強調其族屬身份。

來源參考:《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在“奚”字條目下釋義:“古族名。南北朝時稱庫莫奚,分布于饒樂水(今内蒙古西拉木倫河)流域……唐代其地置饒樂都督府。”

二、引申義:對北方胡人的泛稱或蔑稱 在唐代文獻及詩詞中,“奚兒”常被泛化為對北方遊牧民族(如突厥、契丹等)男子的稱呼,有時帶有貶義色彩,反映中原漢民族對邊疆民族的認知。此用法多見于唐代詩歌。

來源參考:王維《涼州賽神》詩:“涼州城外少行人,百尺烽頭望虜塵。健兒擊鼓吹羌笛,共賽城東越騎神。” 詩中“健兒”常與“奚兒”對舉,指代胡漢士兵。另見高適《營州歌》:“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其中“胡兒”與“奚兒”用法相近。

三、特指:被役使的胡人少年或仆從 在部分語境下,“奚兒”特指被中原政權或貴族俘獲、役使的奚族(或北方其他民族)青少年,身份近似仆役、奴僮。此義項突顯其社會地位。

來源參考:《新唐書·北狄傳》記載奚族社會結構及與唐朝的互動,提及奚人曾被唐朝邊将俘掠。相關研究可參見《中國民族史》(王鐘翰主編)。

總結 “奚兒”的核心含義圍繞古代北方奚族及其文化身份展開,主要包含三重内涵:

  1. 族稱:特指奚族成員。
  2. 泛稱:唐代對北方胡人(尤其男性)的習稱,偶含貶義。
  3. 身份指代:被役使的胡族少年仆從。

該詞是研究唐代民族關系、社會文化及語言變遷的重要詞彙,其使用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奚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奚兒”原指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奚族的成員,後引申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其發音為xī ér,注音為ㄒㄧ ㄦˊ。

二、詳細解釋

  1. 指代北方少數民族
    奚族以粗犷、勇猛的形象著稱,因此“奚兒”常被用于形容行為粗魯、缺乏教養的人。例如唐代杜甫的詩句:“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悲青坂》),描述了奚族人的骁勇形象。

  2. 指僮仆或侍從
    在清代文獻中,“奚兒”也指代年輕的男性仆從。如曹寅《南轅雜詩》中寫道:“奚兒争拾白楊花”,這裡的“奚兒”即指僮仆。

三、使用場景

四、現代延伸

部分資料提到“奚兒”可用于取名,寓意“年輕、朝氣”(如),但此類用法缺乏曆史依據,屬于現代衍生含義。

“奚兒”一詞既有曆史民族指代意義,也有行為批評和僮仆的引申義,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如需深入了解,可參考《漢語辭海》《杜詩詳注》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邊傍比肩齊聲淳德單刀道店道舍稻雲澱腳绡疊遷轭縛風漣複陽改良主義槁項攻排貴農賤商孤門過雲雨含風和粹恚撻慧月蠖屈求伸蒹葭玉樹膠鳔解放思想計結井井有序咎戾抉擿空拳鱗眴脔解鸾纓麥光墨绖木瓜海棠乃眷鳥亂撲梭梭黥夫奇形怪狀阙乏三死三畏山壽纔屬折拒省道沈猶史皇世家子視息黍飯水光水陣肆掠肅震喔咿嚅唲西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