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恚撻的意思、恚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恚撻的解釋

憤怒鞭打。《北齊書·陳元康傳》:“ 高祖 嘗怒 世宗 ,於内親加毆蹋,極口駡之,出以告 元康 。 元康 諫…… 高祖 從此為之懲忿。時或恚撻,輒曰:‘勿使 元康 知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恚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書·陳元康傳》的記載:北齊高祖(高歡)曾因對兒子世宗(高澄)極度不滿,不僅言語辱罵,還親自毆打。後來經陳元康勸谏,高祖雖偶爾仍會“恚撻”,但會刻意避人耳目,并叮囑“勿使元康知之”。

三、語境分析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但可借以理解古代社會等級制度下暴力懲戒的文化現象。近義詞如“鞭笞”“杖責”更側重動作本身,而“恚撻”更突出施暴者的情緒狀态。

注:以上釋義綜合了《北齊書》典故及多部字詞典的注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齊書》原文或專業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恚撻

恚撻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恚和撻兩個字組成。下面将為您介紹恚撻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恚撻的左邊部首是心,右邊部首是扌(手),包含7個筆畫。

來源

《恚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來表達對人的責罵、懲罰等含義。

繁體

「恚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悔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恚撻」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基本上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失望地恚撻了自己,因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

2. 老師嚴厲地恚撻了不認真學習的學生。

組詞

恚戚(意味失望、悔恨)、撻伐(責罰)、懲撻(懲罰)等。

近義詞

訓斥、責罵、譴責。

反義詞

表揚、褒獎、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