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恚撻的意思、恚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恚撻的解釋

憤怒鞭打。《北齊書·陳元康傳》:“ 高祖 嘗怒 世宗 ,於内親加毆蹋,極口駡之,出以告 元康 。 元康 諫…… 高祖 從此為之懲忿。時或恚撻,輒曰:‘勿使 元康 知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恚撻”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恚”和“撻”兩個單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的釋義:

一、字義解析

  1. 恚(huì):《說文解字》釋為“恨也”,指憤怒、怨恨的情緒,如《史記·陳涉世家》中“忿恚尉”即用此義。
  2. 撻(tà):《玉篇》注“擊也”,指用鞭、棍等工具抽打,如《尚書·益稷》中“撻以記之”描述懲戒行為。

二、複合詞義 “恚撻”指因憤怒而施以責打,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情緒驅動的體罰行為。例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官吏“恚撻部民”,即官吏因暴怒鞭打百姓。此詞隱含着主觀情緒(恚)與客觀行為(撻)的雙重含義。

三、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史書與訓诂類著作。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曾引證“恚撻”說明情緒與動作的關聯性,現代學者王力《古代漢語》亦将其列為典型心理動詞與動作動詞組合範例。

(釋義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版、《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恚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書·陳元康傳》的記載:北齊高祖(高歡)曾因對兒子世宗(高澄)極度不滿,不僅言語辱罵,還親自毆打。後來經陳元康勸谏,高祖雖偶爾仍會“恚撻”,但會刻意避人耳目,并叮囑“勿使元康知之”。

三、語境分析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但可借以理解古代社會等級制度下暴力懲戒的文化現象。近義詞如“鞭笞”“杖責”更側重動作本身,而“恚撻”更突出施暴者的情緒狀态。

注:以上釋義綜合了《北齊書》典故及多部字詞典的注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齊書》原文或專業古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鞍籠白雪樓寶貝波浪鼓惝恍朝客恥骨捶笞垂死掙紮登雲梯多覽葛風生佛頭彀中管帳鼓韛猴子跳會稿牋麻建設性甲宅解竄驚猋靜秘進請赳赳桓桓狷忿撅坑塹郎都良策連歳瀝膽抽腸輪蹏米粒雪難胞囊齎砰礚噴激平庸之輩窮促鸲目敺攘惹動人工免疫人神同嫉忍性傘形花序身胚十二相屬石丈霜髭秫酒聳惑沓浪讨逆題扇捥發違拂尉史問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