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後因以“山壽”比喻人長壽。 唐 敬括 《花萼樓賦》:“巍巍天子,南面山壽,德洽蒼生,樂乎大有。”
“山壽”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山壽”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天保》中的“如南山之壽,不骞不崩”,意為像南山一樣長壽穩固,後引申為對長壽的比喻。其中“山”指代南山(常象征穩固長久),“壽”即壽命,整體表達對健康長壽的祝願。
據《莊子·齊物論》記載,古時有一名為“山壽”的人物活至一百二十歲,後人以其名代指長壽。此說法雖非直接詞源,但豐富了詞彙的文化内涵。
“山壽”以自然意象“南山”為喻體,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對生命長久、穩固的美好寄托。其古典出處明确,現代仍活躍于特定祝福場景及文化符號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詩經》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
《山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在山地中尋找壽命長久的人或現象。寓意着與山相伴的人将會得到長壽的福佑。
《山壽》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山”和“壽”,其中“山”部表示與山相關的事物,而“壽”部表示壽命、長壽。《山壽》共有12個筆畫。
《山壽》一詞源于民間傳說和信仰,人們認為在山中修行或生活能夠增加壽命。在繁體字中,《山壽》寫作「山壽」。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山壽」通常寫作「山壽」。在古籍和古代文獻中,這種寫法更為常見。隨着時間的推移,「山壽」逐漸成為了主流的寫法。
1. 在這座山裡,住着一位山壽長久的老人。
2. 他通過修行在山壽中獲得了長壽的祝福。
山水、山嶽、山林、壽命、長壽、長命
山伴、山幸、山福
平凡、短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