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sign put down a burden;rest the shoulders]∶辭掉官職
何期姜使君 洮州之任,急切不能卸肩,所以連 韋臯也不得還家。——《石點頭》
(2) [be relieved of one’s responsibilities]∶比喻卸掉責任
但願他早入戶,容我卸肩,辦炷清香,代伊酬願。——清· 李漁《逃禅》
(1).辭掉官職。《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吾今權重,雖欲卸肩,不可得也。”
(2).卸掉責任;逃避責任。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禅》:“但願他早入戶,容我卸肩,辦炷清香,代伊酬願。”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大沽前後之役》:“僉謂番情叵測,官員并未辦有頭緒,輒敢借詞卸肩……即在軍前正6*法。”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卸肩漢語 快速查詢。
"卸肩"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形象化特征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語義演變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詞由"卸"(解除、放下)與"肩"(人體承重部位)構成會意結構,字面指解除肩部負重。《現代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标注其原始義為"将肩上擔子放下",常見于明清白話小說描寫體力勞動場景,如"樵夫卸肩歇擔于松蔭之下"(來源: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020修訂版)。
二、語義引申 經詞義擴大産生三重引申義:
三、使用規範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提示:該詞屬于書面語體,日常交流建議使用"卸任""交接"等替代詞。在司法文書中使用時需搭配具體時間節點,如"自公示期滿次日起正式卸肩"(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法律文書寫作指南》2024版)
“卸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辭去官職
指主動解除職務或官位。例如《三國演義》中“吾今權重,雖欲卸肩,不可得也”,體現了官職卸任的語境。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
卸掉責任
比喻推脫或擺脫承擔的任務、義務。如清代李漁在《逃禅》中寫道:“但願他早入戶,容我卸肩”,強調從責任中解脫的意願。此含義在現代口語中仍有使用,多含消極色彩(如逃避責任)。
語源解析
“卸”本義為“解馬卸車”(解除負擔),後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解除”。“肩”象征責任或職務,組合後形成比喻義。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表達,如清代詩詞“萬緒難分手,千端莫卸肩”,強調對責任的堅持;而“較量物價差糊口,也算塵勞未卸肩”則反映生活壓力下的無奈。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石點頭》《逃禅》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白頭烏闆插部守彩燕顫掣逞妍鬭色初化垂虹亭蠢蝡打粟幹掂詳洞箫風則負材任氣高才絶學官徵汗牛充屋賀酒畫府湖絲踐帝雞竿驚喜欲狂踦跂決絕浚壑開版賴帳懶鈍拉朽摧枯獵古調林霭理直美惡美學秘說模拟末議傩禮牽強附會日家叡明山炭杓子紗屜子釋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濕下收江南思歸嗣訓添鹽着醋童顔鶴發頑冥晚暮帷薄無羣香傳飨薦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