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sign put down a burden;rest the shoulders]∶辞掉官职
何期姜使君 洮州之任,急切不能卸肩,所以连 韦皋也不得还家。——《石点头》
(2) [be relieved of one’s responsibilities]∶比喻卸掉责任
但愿他早入户,容我卸肩,办炷清香,代伊酬愿。——清· 李渔《逃禅》
(1).辞掉官职。《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
(2).卸掉责任;逃避责任。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但愿他早入户,容我卸肩,办炷清香,代伊酬愿。”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僉谓番情叵测,官员并未办有头绪,輒敢借词卸肩……即在军前正6*法。”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卸肩汉语 快速查询。
"卸肩"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形象化特征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该词由"卸"(解除、放下)与"肩"(人体承重部位)构成会意结构,字面指解除肩部负重。《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标注其原始义为"将肩上担子放下",常见于明清白话小说描写体力劳动场景,如"樵夫卸肩歇担于松荫之下"(来源: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20修订版)。
二、语义引申 经词义扩大产生三重引申义:
三、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提示:该词属于书面语体,日常交流建议使用"卸任""交接"等替代词。在司法文书中使用时需搭配具体时间节点,如"自公示期满次日起正式卸肩"(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法律文书写作指南》2024版)
“卸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辞去官职
指主动解除职务或官位。例如《三国演义》中“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体现了官职卸任的语境。该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使用较少。
卸掉责任
比喻推脱或摆脱承担的任务、义务。如清代李渔在《逃禅》中写道:“但愿他早入户,容我卸肩”,强调从责任中解脱的意愿。此含义在现代口语中仍有使用,多含消极色彩(如逃避责任)。
语源解析
“卸”本义为“解马卸车”(解除负担),后引申为抽象意义上的“解除”。“肩”象征责任或职务,组合后形成比喻义。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表达,如清代诗词“万绪难分手,千端莫卸肩”,强调对责任的坚持;而“较量物价差糊口,也算尘劳未卸肩”则反映生活压力下的无奈。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石点头》《逃禅》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案临傲虐察官答剌苏倒栽葱点存跌打分拆風德風緒傅科摆公安派骨牌凳花门瓠壶恢阐胡坐假冒兼秋节志紧屯屯九华帐遽宁钧权夸炫恋胊潦溢令慈临危授命梨雪蛮左没遮拦恼懊内律鸟舟仆从国轻蝉青藜灯青篷犬戎人参舌面前音沈碑神橱折钱诗料适龄双鱼洗拴线睡雨疏忼唐许佻佞讬醉屠刎瓮牖绳枢下里巴人乡司下缒西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