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雞竿的意思、雞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雞竿的解釋

亦作“鷄竿”。一端附有金雞的長竿。古代多于大赦日樹立。《新唐書·百官志三》:“赦日,樹金雞於仗南,竿長七丈,有雞高四尺,黃金飾首,銜絳幡長七尺,承以綵盤,維以絳繩,将作監供焉。” 唐 許渾 《正元》詩:“高揭雞竿闢帝閽,祥風微暧瑞雲屯。”後用為赦罪之典。 清 餘京 《畢孝子甯古塔負祖父骨歸裡》詩:“雞竿明詔下鰲禁,忽許枯骼還山邱。” 清 周亮工 《兒子南來壽格移尊過慰靜一老人同賦二月十六日詩》:“鷄竿唱徹人争聽,鴉室聲寒我獨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雞竿是古代中國舉行大赦儀式時使用的禮器,其名稱源于竿頂裝飾的金雞造型。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雞竿為“懸金雞的長竿,古代大赦時所用”,這一形制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後漢書·禮儀志》提到,朝廷在頒布赦令時“建金雞于竿,以示吉兆”,象征皇權的恩澤與天命的昭示。

從功能上看,雞竿常用于帝王改元、祭祀或重大慶典後的赦免儀式。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描述:“赦日,樹金雞于仗南,竿長七尺,雞高四尺,黃金飾首”,可見其形制規格與儀仗地位。宋代《東京夢華錄》亦記載,開封府舉行大赦時“立雞竿于樓前,竿尖置木盤,金雞銜赦書而降”,進一步佐證了其儀式流程的莊嚴性。

該詞彙的構詞法屬偏正結構,“雞”指代頂端裝飾,“竿”為承載主體,二者共同構成特定禮器的專名。《辭源》将其歸類為“禮制器具”條目,強調其“以物象喻德政”的文化内涵。現代漢語中,“雞竿”一詞主要見于曆史文獻及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成為考證古代赦典制度的重要物證。

網絡擴展解釋

“雞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一、古代赦免儀式的象征物(主流含義) 根據漢典等權威古籍記載,雞竿指一端懸挂金雞的長竿,是古代帝王大赦天下的重要儀式道具。其特點包括:

  1. 形制規格:竿長七丈(約23米),頂端飾有黃金雞首,口銜七尺绛色幡旗,由彩盤承托。
  2. 使用場景:專用于赦日,《新唐書》記載由将作監負責制作,樹立于宮門南側儀仗隊旁,象征皇權恩赦。
  3. 文學意象:唐代詩人許渾在《正元》詩中用“高揭雞竿辟帝阍”描繪元日赦典場景,後成為赦罪典故。

二、現代方言中的引申義(非主流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收錄其作為方言成語的用法:

建議在學術或文史場景中采用第一種釋義,若涉及文學創作需區分古今語境。查字典時應注意甄别資料來源的權威性。

别人正在浏覽...

拌和本金不矜不伐蒼啞察推傳席錯亂大底單刀直入隥彴調遣渡江頓足放牌仿效梵樹趕頭水宮外孕紅參鴻冥猴池圜扉渾言活兒儉貧祭酒螏蟍進逼捐廪蠲銷駿波虎浪駿烈開坼鸬鶿句當馬幹魔酡劈柴千夫指潛讓千字文絿絿三峰賞光傷克贍藻生物制品樞鬥私眷酸梅速刻淘洗庭臯痛癢吐實烏噣向笛纖離先喆希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