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懶鈍的意思、懶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懶鈍的解釋

疏懶愚鈍。 宋 蘇洵 《上張侍郎第一書》:“ 洵 今年幾五十,以嬾鈍廢於世,誓将絶進取之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懶鈍”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ǎn dùn(注音:ㄌㄢˇ ㄉㄨㄣˋ),意為疏懶愚鈍,形容人懶惰且反應遲鈍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語境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學家蘇洵的《上張侍郎第一書》:“洵今年幾五十,以嬾鈍廢於世,誓将絶進取之意。”這裡蘇洵用“懶鈍”自謙,表達因疏懶愚鈍而放棄功名追求的心境。

3.使用場景

4.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字義拆分,可參考漢典、辭海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懶鈍

懶鈍是一個形容詞,用于形容人在行動上懶散遲緩、缺乏活力和動力的狀态。全詞共有7個筆畫,構成部首分别是“心”和“金”。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懶鈍采用繁體字「懶頓」的形式。

來源

懶鈍一詞由動詞“懶”和形容詞“鈍”組成。懶表示懶散、不願意努力去做事,而鈍則表示遲緩、不靈敏。結合起來,懶鈍形容了一個人在行動上無法積極主動且缺乏動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懶鈍以繁體字「懶頓」的形式來表示。其中,“懶”由“敢”與“彤”組成,表示懶散、不肯努力;“頓”由“頁”與“屯”組成,表示遲緩、停止。整體字形形象地表達了懶鈍的含義。

例句

1. 他整天無所事事,變得越來越懶鈍。

2. 這個學生考試經常走神,變得學習态度十分懶鈍。

3. 那個員工一直不願意主動工作,導緻他的工作效率非常懶鈍。

組詞

1. 懶散:形容人态度懶惰、不專心,行動疲軟。

2. 鈍感:形容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感覺遲滞。

3. 動力不足:形容缺乏進取心和積極性,無法主動行動。

近義詞

1. 懶惰:形容人沒有積極主動性,不願意付出努力。

2. 遲緩:形容行動緩慢,不能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3. 萎靡不振:形容精神或情緒低落,無法産生積極的動力。

反義詞

1. 積極:形容人主動、積極進取,勇于承擔責任。

2. 敏捷:形容行動迅速、反應敏銳,具有靈活性。

3. 堅毅:形容人意志力強,能夠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