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言的意思、考言的詳細解釋
考言的解釋
察其所言。《書·舜典》:“格汝 舜 ,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 蔡沉 集傳:“ 堯 言詢 舜 所行之事而考其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古之造士,選事考言。”
詞語分解
- 考的解釋 考 ǎ 試驗,測驗:考試。考查。 檢查,查核:考察。考勤。稽考。考核。 推求,研究:考古。考據。考訂。考證。 老,年紀大:壽考。 原指父親,後多指已死的父親:先考。如喪考妣。 擊,敲:“而陋者乃以斧斤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專業解析
"考言"是由"考"與"言"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典體系中具有雙重内涵:
一、基本釋義
"考"字本義為考察、稽核(《說文解字》釋作"老也",引申為稽考),"言"指言論、主張。二字結合後,《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稽核言論的真實性與可行性。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考核官員政績的語境,如《尚書·舜典》"三載考績"的延伸應用。
二、語源流變
- 先秦典籍中多作動詞短語使用,如《周禮》"歲終則會其行事,而制其食"的考核制度中隱含考言機制
- 漢代經學家鄭玄注《禮記》時明确使用該詞:"考校其言,觀其所行"
- 清代考據學派将其發展為學術驗證方法,王念孫《讀書雜志》中多次運用考言法辨析古籍真僞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該詞為書面用語,特指通過實證方法對言論主張進行系統驗證的過程。在司法鑒定、學術論文評審等領域,仍保留着考言的核心方法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考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察其所言,即通過考察言辭或言論來評估人或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發音:kǎo yán
- 字義拆分:
- 考:本義為“考察、審核”,引申為檢驗、研究(如《說文解字》中“考,老也”,後衍生為考核之義)。
- 言:指言語、言論。
- 整體含義:指通過分析、審核某人的言論來判斷其能力或行為是否符合要求。
2.曆史淵源與用法
- 經典出處:
源自《尚書·舜典》記載堯對舜的考察:“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意為堯通過詢問舜處理事務的方法并考察其言論,最終認可其能力。
- 古代應用: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議對》中提到“選事考言”,強調選拔人才需綜合考察其言行。
3.相關成語
- 詢事考言(xún shì kǎo yán):
指通過詢問事務細節并考察言論來全面評估人,多用于官員考核。例如《舜典》中堯對舜的三年考察即體現此原則。
4.現代引申
- 可引申為“注重言行一緻”的處世态度,強調在表達觀點前需深思熟慮,确保言辭的準确性與可行性。
“考言”既是對古代考核制度的反映,也蘊含了中華文化中重視言行一緻、審慎表達的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其關聯成語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尚書》《文心雕龍》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暴惡保塞參辟宸斷成孰尺鐵傳三過四觸塗叢蓍蹙動打擊樂器丹楓到懸登座浮沫臯鼓公私交困灌夫駡坐歸還後步華劇輝耀貨碼狐綏講序結纜菤葹眷想砍伐刻割客籍勞動保險聯佩斂退鄰封碾壓瞥映鯆門曝曬輕冰欽欽親指确瘠燒春深憂審閱飾名守圉書堂四擊搜神後記陶令宅甜菜條序屯劄碗唇頑疏微粒屋誅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