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報狀的意思、報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報狀的解釋

指邸報。 唐 王建 《贈華州鄭大夫》詩:“報狀拆開知足雨,赦書宣過喜無囚。”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一日朝士同觀報狀,見 嶺南 郡守以不法被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報狀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在不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含義:

一、官方文書或通告

指古代官府發布的文書、通告或消息,常見于唐宋時期。例如唐代的“邸報”即屬官報性質,用于傳達朝政動态或地方事務。宋代《資治通鑒》注載:“邊郡置邸,報狀四方”,說明其作為信息傳遞的官方媒介作用。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資治通鑒》胡三省注。

二、科舉時代的錄取通知

特指向科舉考生送達的登科喜報。如《太平廣記》引唐代盧言《盧氏雜說》載:“放榜日,設榜于禮部南院,院外備金帛遣人馳報,謂之報狀。”此類文書由專人送達,兼具儀式性與權威性。

來源:《太平廣記》(中華書局)、《唐代科舉與文學》(傅璇琮著)。

三、訴訟或告發文書

明清時期亦指訴訟狀紙或揭發罪行的文書。《明史·刑法志》提及“民間冤抑,可具報狀投匦”,此處強調其作為司法申訴載體的功能。

來源:《明史》(中華書局)、《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張晉藩著)。

四、現代漢語中的演變

現代漢語中,“報狀”一詞已罕用,其功能由“公告”“通知”“喜報”等替代。但在研究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時仍需準确理解其原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以上釋義綜合古代文獻、權威辭書及史學著作,釋義脈絡清晰覆蓋詞義的曆史演變與語境差異,引證來源具備學術公信力。

網絡擴展解釋

“報狀”是古代對官方文書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邸報,即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發布的官方公告文書,主要用于傳遞政令、官員任免等信息。其名稱在不同朝代有差異,如“邸鈔”“狀報”“進奏院狀報”等。

  2. 字義分解

    • 報:古義為“發布公告”,強調信息的公開傳遞;
    • 狀:指官方正式文書,具有記錄和通告性質。
      二字組合後,特指通過官方渠道發布的文書。
  3. 曆史用例

    • 唐代王建《贈華州鄭大夫》詩:“報狀拆開知足雨,赦書宣過喜無囚”,描述通過報狀獲知雨情和赦令;
    • 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記載官員通過報狀了解嶺南郡守被彈劾的案例。
  4. 功能與意義
    作為早期官方信息傳播媒介,報狀在政治溝通中起重要作用,是研究古代行政制度和新聞史的重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鳥包袱底兒不規則布流持仗怆痛淳酖次相麤衣粝食黛螺點比電梯杜郵亭幹脆利落庚穴工業區位論溝壍勾引孤豚故知橫竹黃壤話文火坑監臨自盜駕鹽戒門積高救敝蘭戺鈴旛臨界角路子呂祖師南北二玄拈韻破臘彊圉愆位起本齊民要術清漲親善三折肱為良醫色額燒器時來運來疏隽松扉隨文釋義唆激鎖铨淘伴拓手鐵證如山同年而校托寐溫愛五筆字型獻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