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王猶 ”。猶王道。《詩·大雅·常武》:“王猶允塞, 徐方 既來。” 朱熹 集傳:“猶,道。言王道甚大,而遠方懷之,非獨兵威也。”《文選·束晳<補亡詩>》:“ 周 風既洽,王猷允泰。” 呂延濟 注:“言 周 室風化既洽,王道信通上下。” 唐 李德裕 《奉和聖制南郊禮畢》:“昌運歲今會,王猷從此新。”《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中興景命,再造王猷。”參見“ 王道 ”。
(2). 晉 王子猷 的省稱。 宋 王十朋 《剡溪雜詠》:“閒乘雪中興,唯有一 王猷 。”參見“ 王子航 ”。
“王猷”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使用場景來理解:
基本釋義
亦作“王猶”,意為“王道”,即古代儒家推崇的以仁義治國的政治理想。
《詩經·大雅·常武》中“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即用此義,朱熹注釋為“王道甚大,遠方歸附”。
延伸用法
可引申為治國方略或國家大計,如宋代文天祥《賀趙侍郎》中“中興景命,再造王猷”。
人物背景
即王徽之(字子猷),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之子,以率性灑脫著稱,典故“雪夜訪戴”的主角。
宋代王十朋詩句“閒乘雪中興,唯有一王猷”即指其逸事。
現代使用
可作為人名或文學化表達,如造句“新學期同桌是王猷佳”。
《王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王的策略”或“王的計謀”。它可以形容一種聰明智慧的王者行為或戰略。印證了古代臣子對君王的高度評價。
《王猷》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玉”和“犬”。其中,“玉”是上部,用來表示與王相關的含義;“犬”是下部,表示動物犬的意思。
根據部首的劃分,筆畫數為8畫。即“王猷”的總筆畫數為8畫。
《王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現代漢字中常用的簡化字為“王猷”,繁體字形為“王猷”。在台灣和香港地區,人們仍然使用繁體字寫作。
古代漢字中《王猷》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曆史時期的文獻資料,漢字的形态與書寫方式會有一定變化。然而,幾乎所有的古代寫法依然保留了“王”和“猷”兩個字形。
1. 他制定了一項明智而策略性的計劃,完全展示了他的《王猷》。
2. 在困難的局面下,他運用了自己的《王猷》解決了問題。
3. 他像一位智慧的國君一樣,一直以來都能靈活地運用《王猷》駕馭局面。
組詞:王者、王室、王權、策略、計謀。
近義詞:王道、王者之道、王者風範。
反義詞:平庸、無策、無計可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