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雠正的意思、雠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雠正的解釋

亦作“讐正”。1.校正。《新唐書·儒學傳序》:“帝又讎正五經繆缺,頒天下示學者,與諸儒稡章句為義疏,俾久其傳。” 清 章學誠 《校雠通義·校雠條理》:“夫博求諸本乃得讐正一書,則副本固将廣儲以待質也。”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七章第三節:“ 乾 嘉 以還,學者多讎正 先秦 古籍,漸可得讀。”

(2). 唐 代官名。掌校勘書籍。 宋 洪邁 《容齋五筆·詳正學士》:“ 唐太宗 時,命秘書監 魏徵 寫四部羣書,将藏内府,置讎正二十員。後又詔 虞世南 、 顔師古 踵領之,功不就。 顯慶 中罷讎正官,使散官隨番刊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雠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1.基本釋義

2.曆史背景與應用

3.讀音與結構

4.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文獻引用,可參考《新唐書》《校雠通義》等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雠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糾正錯誤、補救過失。它的拆分部首是⺸(矛)和⺮(竹),總共五個筆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繁體字中,雠正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如果按照古代的寫法書寫雠正,可以使用更加繁複的筆畫結構。例如,矛部的上方會有一個橫折,有時還會畫出竹部的結構。 下面是幾個使用雠正的例句: 1. 他希望通過雠正過去的錯誤,重新建立起信任和友誼。 2. 政府應該采取措施,雠正不公正的待遇,保護弱勢群體的權益。 與雠正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雠緣(糾正過去的關系)、雠病(醫治疾病)、雠寇(消滅敵寇)。雠正的近義詞包括改正、矯正、糾過。反義詞則包括堅持錯誤、固執不改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疑問,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