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嚴細密。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顧駿之》:“神韻氣力,不逮前賢;精微謹細,有過往哲。” 宋 王君玉 《國老談苑》卷二:“﹝ 徐鉉 ﹞常親寫 許慎 《説文》一部,謹細無誤。” 清 鄭珍 《<郘亭詩鈔>序》:“以 子偲 為人若此,則其制境之耿狷,求志之專精,用心之謹細,非似古人之苦行力學者歟?”
“謹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ǐn xì,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謹細”側重細緻周密,而“謹小慎微”更偏向過分小心、拘泥小節(參考“謹小慎微”的獨立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查閱相關古籍或詞典。
謹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做事認真細緻、謹慎小心。下面是關于謹細的一些詳細信息。
謹字的部首是讠(讠是獨體字,代表言辭)和言(言是合體字,代表說話),謹字的筆畫數為7。細字的部首是細(細是合體字,代表線條纖細),細字的筆畫數為7。
謹細這個成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梁·蕭統的《南齊書·公卿·陳慶之傳》中:“陳慶之……性謹細。”其中的“謹細”正好與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意義相契合。由于繁體字與簡體字在字形上存在差異,所以繁體字“謹細”的寫法為「謹細」。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謹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最初的寫法為“㞢”,隨後演變為“㞣”。再後來,謹字的寫法開始使用現在所見的“謹”。細字在古代寫法中較為穩定,一直使用現在所用的“細”字形。
1. 他處理問題總是非常謹細,不會馬虎大意。
2. 在寫作報告時,我們應該特别謹細地排查錯誤和不足之處。
謹慎、謹記、細緻、細膩、細心等。
小心、慎重、細心、細緻。
草率、粗心、大意、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