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 龔勝 和 龔舍 的合稱。《漢書·兩龔傳》:“兩 龔 皆 楚 人也, 勝 字 君賓 , 舍 字 君倩 。二人相友,并著名節,故世謂之 楚 兩 龔 。”《三國志·魏志·袁渙張範傳論》:“ 袁渙 、 邴原 、 張範 躬履清蹈,進退以道,蓋是 貢禹 、兩 龔 之匹。” 宋 辛棄疾 《念奴嬌·賦傅岩叟香月堂兩梅》詞:“看取 香月堂 前,歲寒相對, 楚 兩 龔 之潔。” 清 顧炎武 《寄問傅處士土堂山中》詩:“ 太行 之西一遺老, 楚國 兩 龔 秦 四皓 。”
(2). 宋 龔夬 及其弟 龔大壯 的合稱。《宋史·龔夬傳》:“弟 大壯 ,少有重名,清介自立,從兄官 河陽 , 曾布 欲見之,不可得,乃往謁 夬 ,邀之出,從容竟日,題詩壁間,有‘得見兩 龔 ’之語。”
“兩龔”是漢語中的曆史人物合稱,主要有兩種解釋:
一、漢代龔勝與龔舍
兩人均為西漢時期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帶)名士,以清廉高潔、堅守氣節著稱,被合稱為“楚兩龔”。據《漢書·兩龔傳》記載,龔勝(字君賓)曾任谏議大夫,因不滿王莽專權辭官歸隱;龔舍(字君倩)則以學問和德行聞名,拒絕出仕新朝。後世常以“兩龔”代指品德高尚的隱士。
二、宋代龔夬與龔大壯
兩人為兄弟,南宋時期人物。龔夬曾任官職,其弟龔大壯性格清介,拒絕權臣曾布的拉攏,兄弟二人因氣節備受贊譽。《宋史·龔夬傳》提到曾布題詩“得見兩龔”,即指此二人。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人物生平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書》《宋史》等文獻。
《兩龔》是一個形容詞詞組,在漢語中意為不同的兩種力量或者兩個對立的觀點或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兩龔的拆分部首是“辶”和“龍”,拼音是liǎng。其中,“辶”表示行進的意思,龍則是一個表示“龍”的象形字。
來源:《兩龔》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襄公十四年》這篇文字,作為專指兩個相反的情況或觀點。
繁體:《兩龔》的繁體字是「兩龔」。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寫法,《兩龔》的寫法是「倆鞏」。
例句:兩龔的觀點在會議上産生了激烈的争論。
1. 兩派:指兩個對立的派别。
2. 兩端:指兩個對立的極端。
3. 兩難:指面臨兩個無法選擇的困境。
4. 兩全:指兩個目标都達到,不沖突。
1. 兩立:意為相互對立或對立的觀點。
2. 兩重:意為兩個不同的層次或方面。
統一、和諧、一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