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爽德的意思、爽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爽德的解釋

失德。《書·盤庚》:“故有爽德,自上其罰汝。” 蔡沉 集傳:“爽,失也。故汝有失德,自上其罰汝。” 孫星衍 疏:“爽者,《釋言》雲:差也,忒也。言汝今有差忒之行,先後自上其罰汝。”《國語·周語上》:“昔 昭王 娶於 房 ,曰 房後 ,實有爽德。” 韋昭 注:“爽,貳也。”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昔在爽德,王風不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爽德”的漢語釋義與文化内涵探析

“爽德”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失德、過錯或品德有虧,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該詞主要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本或特定語境中仍有重要意義。以下從語義源流、經典用例及權威辭書角度進行闡釋:


一、語義解析

  1. 本義溯源

    “爽”古義為“差錯、違背”,如《詩經·衛風·氓》中“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德”指道德、品行。“爽德”即“德行有失”,強調對倫理規範的偏離。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第5卷,第228頁。

  2. 經典文獻用例

    • 《尚書·盤庚上》載:“爽德,自上其罰汝。” 此處指臣民失德,将受上天懲罰。東漢經學家鄭玄注:“爽,差也。差德謂違命廢職。”

      來源:《尚書正義》(孔穎達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

    • 《逸周書·皇門解》亦有“罔言在國,罔不用爽德”之句,批評治國者不納忠言、行為失德。

二、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為“失德,品德有虧”,引《尚書》為例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年版。

  2. 《辭源(修訂本)》

    釋義與《漢語大詞典》一緻,強調其古語屬性及道德批判性。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三、文化意涵

“爽德”反映了儒家思想對道德操守的嚴苛要求。在先秦文獻中,該詞多用于警示統治者或士人需恪守禮法,如《尚書》用例體現“天命”與“德行”的關聯,暗含“失德必遭天懲”的倫理觀。其語義的負面性亦說明傳統文化對道德瑕疵的零容忍态度。

“爽德”作為古漢語專有概念,承載着中國古代道德評判體系的核心價值,是研究傳統倫理思想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爽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爽德”指失德、德行有缺失,其中“爽”意為“差失、違背”()。該詞多用于批評人或政權在道德上的偏差,帶有貶義色彩。


文獻出處與注釋

  1. 《尚書·盤庚》
    原文提到:“故有爽德,自上其罰汝。”
    蔡沉集傳注釋:“爽,失也”,即德行缺失會招緻懲罰。

  2. 《國語·周語上》
    記載周昭王娶房後之事:“實有爽德。”
    韋昭注:“爽,貳也”,指德行不專或背離正道。

  3. 南朝鮑照《河清頌》
    文中“昔在爽德,王風不昌”一句,借古諷今,暗指統治者失德導緻國家衰敗。


用法特點


“爽德”是古代對德行缺失的典型表述,常見于經典文獻與史評。需注意其與現代漢語“爽快”“直爽”中的“爽”含義截然不同。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尚書》《國語》等原典及曆代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黯黯悖惑不順眼冊功長入朝新暮敝崇科麤事誕告等量鬥店斷珪缺璧多謀善斷阸薜二吳防空哨翻招敷腴梗命供飯光餅桂折海水桑田號炮阖阊衡量宦要嘩拳绛人湔衣解惑解寃赍祓勁草靜涵雞舍俊品曠谧魁闳脟圈昧密謬議木彊逆推瓯子飄風暴雨且暫齊同羣英濡洽三不欺賞意砂型神女廟守邏疏明順口話吳封宵夕狹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