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細腰。要,“ 腰 ”的古字。《墨子·兼愛下》:“昔 荊靈王 好小要,當 靈王 之身, 荊 國之士,飯不踰乎一,固據而後興,扶垣而後行。”
(2).古深衣之衽(兩旁前後幅縫合之處,即腰部衣身最狹之外)。《禮記·玉藻》“衽當旁” 漢 鄭玄 注:“衽,謂裳幅所交裂也。凡衽者,或殺而下,或殺而上,是以小要取名焉。”
(3).古代合棺之木。兩邊各三枚,兩頭各二枚。又名“衽”。《禮記·檀弓上》“棺束,縮(直)二,衡(橫)三。衽,每束一” 唐 孔穎達 疏:“衽,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既不用釘棺,但先鑿棺邊及兩頭合際處作坎形,則以小要連之,令固棺并相對…… 漢 時,呼衽為小要也。”
關于“小要”的詞義解釋如下:
“小要”一詞在古漢語中有以下三種核心釋義:
細腰
取“要”為“腰”的古字,指纖細的腰部。例如《墨子·兼愛下》記載:“昔荊靈王好小要”,即楚靈王偏愛細腰之人。
古深衣之衽
指古代深衣(一種服飾)腰部兩側縫合的衣襟,為衣物最狹窄處。《禮記·玉藻》鄭玄注提到“小要”與衣物結構相關。
古代合棺之木
作為棺材的固定部件,形似兩頭寬、中間窄的木條,又稱“衽”。唐代孔穎達在《禮記》疏中對此有詳細描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提出“小要”可作成語,表示“瑣碎之事”。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建議參考《漢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或結合《禮記》《墨子》原文進一步考證。
《小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事物的概括或摘要,也可以指事物的要點或重點。
《小要》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讠”,整個漢字一共由9畫構成。
《小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演變自古文的書寫形式。在繁體字中,《小要》的書寫形式為「小要」。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小要》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上依然由“⺡”和“讠”兩個部首構成,并保持了9畫的筆畫數。
1. 這本書是對整個曆史事件的小要。 2. 請你把這篇文章的重點總結成一個小要。
小要破案、小要領、小要求
摘要、要點、重點、提要
詳細、完整、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