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帝之位。《漢書·李尋傳》:“《書》雲‘天聰明’,蓋言紫宮極樞,通位帝紀。”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紫宮,天之北宮也。極,天之北極星也,樞是其廻轉者也。《天文志》曰:‘天極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一,天6*皇大帝也,與通極為一體,故曰通位帝紀也。”
(2).猶帝典。指帝王的法則。《後漢書·崔駰傳》:“古者陰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雲緒,帝紀乃設,傳序曆數,三代興滅。”
(3).指史書中的帝王本紀。《南史·周舍傳》:“時議國史,疑 文帝 紀傳之名。 捨 以為‘帝紀之籠百事,如《乾象》之包六爻,今若追而為紀,則事無所包;若直書功德,則傳而非紀。應於上紀之前,略有仰述’。從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帝紀漢語 快速查詢。
“帝紀”是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三層含義,且在不同文獻中用法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宇宙主宰或天神的地位,常用于古代天文或神學語境。例如《漢書·李尋傳》提到“紫宮極樞,通位帝紀”,此處将北極星與天帝之位關聯,體現古代星象觀。
引申為君主治國的典章制度。如《後漢書·崔駰傳》所述“皇綱雲緒,帝紀乃設”,強調帝王統治的規範與秩序。
特指史書記載帝王生平的部分。例如《南史·周舍傳》讨論國史編纂時,指出“帝紀”需統攝曆史事件,類似《史記》中“本紀”的體例。
如需具體文獻例證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史書原文。
《帝紀》是指關于皇帝的曆史紀事記錄。
《帝紀》的部首是"巾",總共有8個筆畫。
《帝紀》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也是漢字的一種古稱。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帝紀」。
在古代漢字中,「帝紀」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寫法,因為漢字的形态演變和書寫風格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所變化。
1.「《帝紀》記錄了中國古代各個皇帝的事迹。」
2.「讀《帝紀》可以了解古代帝王的治理和統治方式。」
相關組詞:皇帝、紀事、曆史、記錄。
近義詞:皇家紀傳、帝王紀實、帝王宗譜。
反義詞:民間傳說、民間記錄。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