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帝紀的意思、帝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帝紀的解釋

(1).天帝之位。《漢書·李尋傳》:“《書》雲‘天聰明’,蓋言紫宮極樞,通位帝紀。”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紫宮,天之北宮也。極,天之北極星也,樞是其廻轉者也。《天文志》曰:‘天極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一,天6*皇大帝也,與通極為一體,故曰通位帝紀也。”

(2).猶帝典。指帝王的法則。《後漢書·崔駰傳》:“古者陰陽始分,天地初制,皇綱雲緒,帝紀乃設,傳序曆數,三代興滅。”

(3).指史書中的帝王本紀。《南史·周舍傳》:“時議國史,疑 文帝 紀傳之名。 捨 以為‘帝紀之籠百事,如《乾象》之包六爻,今若追而為紀,則事無所包;若直書功德,則傳而非紀。應於上紀之前,略有仰述’。從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帝紀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帝紀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帝”(指帝王、君主)與“紀”(記載、綱紀)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

  1. 帝王的傳記或生平記載

    指史書中專門記錄帝王事迹、政績及朝代更疊的篇章。古代正史如《史記》中的“本紀”即屬此類,以帝王為中心編年記述重大事件。如《後漢書》設有《帝紀》部分,系統記載東漢各帝執政始末。

  2. 帝王的治國綱紀或法度

    引申指帝王統治天下的法則、制度。如《漢書·刑法志》載:“帝王制禮作紀,所以昭德立範”,此處“紀”強調帝王确立的統治規範。

  3. 特指史書體例之一

    在傳統紀傳體史書中,“帝紀”與“列傳”“志”等并列,為記述君主統治曆程的固定體例。如唐代劉知幾《史通》稱:“紀者,既以編年為主,唯叙天子一人”。

詞源演變

“帝”在甲骨文中象征天神祭祀,後衍變為君主稱號;“紀”原義為絲縷頭緒(《說文解字》),引申為整理記載。二者結合後,自漢代起成為史學術語,如《後漢書·班彪傳》載:“武帝時,司馬遷著《史記》,自太初以後,阙而不錄,故探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為《帝紀》”。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帝紀”主要用于研究古代史學與文獻時,指代正史中的帝王傳記部分,亦泛指帝王統治時期的史料體系。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卷,第752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320頁。
  3.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579頁。

網絡擴展解釋

“帝紀”是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三層含義,且在不同文獻中用法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1.天帝之位

指宇宙主宰或天神的地位,常用于古代天文或神學語境。例如《漢書·李尋傳》提到“紫宮極樞,通位帝紀”,此處将北極星與天帝之位關聯,體現古代星象觀。

2.帝王的法則

引申為君主治國的典章制度。如《後漢書·崔駰傳》所述“皇綱雲緒,帝紀乃設”,強調帝王統治的規範與秩序。

3.史書中的帝王本紀

特指史書記載帝王生平的部分。例如《南史·周舍傳》讨論國史編纂時,指出“帝紀”需統攝曆史事件,類似《史記》中“本紀”的體例。


補充說明

如需具體文獻例證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史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挨脫按辔徐行白青禀貸冰峰筆談不崇朝才賢城市居民丞相癡箭出神入化從直丹霄獨孤部噩噩渾渾二百五二者不可得兼泛盎芳林園訪問分部斧政感喟感銘箇中人棍精果仁兒鶴班合同工虎入羊群檢計減妝疾瘳景緻久系開賽礦業枯霜鍊精陸稻落井下石排遍聘妻氣性肉譜桑苎經靸霅啬人山公興時月俟候司花女梯天唾涕绾發王楊盧駱仙梵響瓜兒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