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索。寂寞冷落。 宋 葉適 《再申省狀》:“況今老至而衰,心意銷索。”
“銷索”屬于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曆史語用分析:
一、單字釋義
銷(《漢語大詞典》):
本義為“熔化金屬”,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鐘鐻”;引申為“消散、耗盡”,如“銷聲匿迹”。
索(《漢語大詞典》):
原指“粗繩”,後衍生為“尋求、探索”,如《楚辭·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另有“索取”義,如《戰國策》“韓氏罷于兵,倉廪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索之”。
二、組合詞解析
“銷索”在古籍中偶見連用,如《後漢書·陳蕃傳》注引“銷索盜賊”指“消除、斷絕寇盜蹤迹”,此處“銷”表消除,“索”指蹤迹。
現代語境下,“銷索”可解為“銷毀并追查根源”或“徹底消除某種關聯”,多用于文學性表達,如“銷索前塵舊事”。
三、權威參考來源
“銷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suǒ,主要用于形容環境或心境的寂寞冷落,與“蕭索”含義相近。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含義
表示“蕭索”,即寂寞、冷清、荒涼的景象或心境。例如宋代葉適《再申省狀》中的例句:“況今老至而衰,心意銷索。”
單字拆解
該詞解釋在多個詞典網站(如查字典、詩詞古文網)中均有收錄,且引用了宋代文獻,可信度較高。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
谙熟傍亮兒貝錦便索不豐不殺不好過藏傳佛教草棘讒喙瘡科吹索蕩然逗嚷端稱端平多元假說方法訪實封墳風風傻傻公私行押書寒英毫升虎骨瓠壺火光燭天江勢咭咭刮刮金醴進觞蹶動可掬靈棚立錐漏屋輪邊淪湮鹿頭關懋業密靓撓抗迫措怯怯喬喬擾狎軟工三百五篇僧寶省昏盛坐十光五色實物地租述脩聳肩曲背泝測亭傳投袂荷戈土白位次小麥熹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