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可掬的意思、可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可掬的解釋

可以用手捧住。形容情狀明顯。 唐 韓愈 《春雪》詩:“徧階憐可掬,滿樹戯成搖。” 明 無名氏 《玉環記·範張别臯》:“哥哥,你為何愁容可掬?”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爾日猝為 春澗 所中,窘迫之狀可掬。” 茅盾 《子夜》七:“一種過慣了吃租放債生活的鄉下財主的神氣滿面可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可掬”的詳細釋義

“可掬” 是一個漢語形容詞,由“可”和“掬”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在于形容某種情态、氣息或特質非常明顯、生動,仿佛可以用雙手捧取。具體釋義如下:

  1. 字面本義與引申義:

    • 掬 (jū): 本義指用雙手捧取東西(如掬水、掬土)。
    • 可掬: 由“掬”的本義引申而來,表示某種抽象的情狀(如神态、情感、氣質)非常具體、鮮明、飽滿,達到了幾乎可以用手捧起來、觸摸到的程度。它強調的是情态的生動性、具體性和外顯性。,
  2. 核心語義特征:

    • 顯著外露: 形容情感、神态等表露得非常充分、清晰,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例如,“笑容可掬”指笑容非常明顯、親切,完全展現在臉上。
    • 生動具體: 将抽象的情感或神态描繪得如同實物般具體可感,仿佛能捧在手中。
    • 程度深重: 常帶有該情态非常濃厚、飽滿的意味。
  3. 常見搭配與用法:

    • 笑容可掬: 這是最經典的搭配,形容人滿面笑容,和藹親切的樣子。,
    • 憨态可掬: 形容天真純樸的神态情狀十分明顯、招人喜愛(常用于小孩或動物)。,
    • 兇相可掬: 形容兇惡的相貌或神态暴露無遺(較少用,但語法成立)。
    • 憂色可掬: 形容憂愁的神色非常明顯。
    • 通常作謂語、定語或補語,修飾名詞(神态、笑容、憨态等)。
  4. 語法特征:

    • 屬于狀态形容詞。
    • 常與表示具體情态的名詞(如“笑容”、“憨态”)搭配使用,構成“名詞 + 可掬”的常見結構。
  5. 語義辨析:

    • 與“可親”: “可親”強調使人願意親近的性格或态度;“可掬”強調情态的外顯和生動。
    • 與“明顯”: “明顯”是通用詞,範圍更廣;“可掬”更具文學性和形象性,特指情态的飽滿外露。

“可掬”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是形容某種情态、氣息或特質極其鮮明、生動、外露,仿佛可以用手捧取。它通過具體的動作意象(掬)來描繪抽象的情狀,使表達更加形象、傳神,尤其在描述積極或鮮明的神态(如笑容、憨态)時最為常用。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可掬”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kě jū,意為“可以用手捧住”,常用來形容某種情态或狀态非常明顯、生動,仿佛能用手觸摸到。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掬”指“用雙手捧取”,“可掬”即強調某種情狀明顯到仿佛能被捧在手中,具有直觀的生動感。
    ( )

  2. 引申含義
    多用于形容人的神态、表情或事物的特征清晰可感,例如憨态、笑容、愁容等。
    ()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1. 形容人的神态

    • 笑容可掬:形容笑容滿面,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 憨态可掬:多指天真可愛的樣子,如《聊齋志異》中“憨狀可掬,其見笑于市人”。
      ()
  2. 文學與日常表達
    古代詩詞中常見,如韓愈《春雪》“徧階憐可掬”,清代紀昀筆下“窘迫之狀可掬”。現代多用于描述人或動物的可愛、窘态等。
    ( )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權威來源與補充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巴避版轝褊陿朝山赤菽垂手侍立詞林紀事大鼓釘問二叔耳聽八方凡固肥輕奮發向上風帚分建俯首弭耳複再國用汗垢候卒黃楊活受湔浣駕雲價直饑凍交切劫遷寄客衿紳機息緝諧克星困阨枯魚銜索聯屬巒岏夢寐泥古拘方歐陽詢盤整憑風強仕牽役僑廬旗船起鬨親昭秦珠屈侯柔訓送親袒服廷質頑闇往程煟然銜膽栖冰向口寫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