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袂荷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指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為國效命或保衛國家。其中“投袂”意為揮動衣袖(表示決絕),“荷戈”指扛起兵器。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梁書·元帝紀》:“幕府據有上流,實惟分陝,投袂荷戈,志在畢命。”。後《周書·于謹傳》中也有引用,描述丞相在國家危難時“投袂荷戈”以匡救社稷。
用法與特點
示例延伸
如《周書》中的例句:“昔帝室傾危,人圖問鼎。丞相志在匡救,投袂荷戈,故得國祚中興。”,生動展現了在國家危亡之際挺身而出的形象。
總結
該成語通過“揮袖扛戈”的具象動作,傳遞出強烈的忠勇精神和家國情懷,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忠臣義士的贊頌。
《投袂荷戈》是一個成語,意為拿下軍袍與戰戈,表示投身軍旅,參與戰鬥的決心和意願。
《投袂荷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投、袂、荷、戈。其中,“投”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十一;“袂”的部首是衣,筆畫數為十;“荷”的部首是艸(草的意思),筆畫數為十二;“戈”的部首是戈,筆畫數為四。
《投袂荷戈》出自《三國演義》第81回,是形容關羽投奔劉備的場景。劉備對關羽說:“子龍既降曹丕,汝差人去請。”關羽立即表示決心:“若一旦降曹,切身撕裂敵人,投袂荷戈。”
“投袂荷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投襪荷戈」。
在古代寫法中,可以采用古篆字體來寫“投袂荷戈”:投袂荷戈。
他們毅然決然地投袂荷戈,加入了*********的行列。
組詞有:投身、袂間、荷槍、戈戟。
近義詞有:投戈披甲、舉刀躍馬。
反義詞有:縮手縮腳、畏敵怯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