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代詞的舊稱。 清 馬建忠 《馬氏文通·實字》:“代字者,所以指名也,文中隨在代名而有所指也。凡行文所以用代字者,免重複,求簡潔耳……代字共别為四宗:曰‘指名代字’,曰‘接讀代字’,曰‘詢問代字’,曰‘指示代字’。”
(2).因保密等需要而用的代稱。 柳青 《銅牆鐵壁》第二章:“‘不錯,’ 葛專員 點頭說:‘你那時也不姓 曹 ,代字是 老安 ,對吧?’”
“代字”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代詞的舊稱
在傳統語言學中,“代字”指代詞的舊稱,即現代漢語語法中的“代詞”。例如清代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将其分為四類:
因保密需要使用的代稱
在特定場景中,如軍事、政治或文學創作中,為保密或隱晦表達,用其他符號或名稱替代原詞。例如小說《銅牆鐵壁》中,角色用“老安”作為代字隱藏真實姓氏。
場景 | 示例 |
---|---|
語言學 | “代字”在古代文獻中用于分析語法結構,如“之”“其”作接讀代字。 |
保密或文學 | 柳青小說中角色用代字“老安”隱藏身份。 |
如需進一步了解“代”的其他含義(如朝代、地質分期),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代字是一個名詞,指的是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代替另一個字或詞的做法。在語言交流中,人們因為某種原因而選擇使用一個具有相似或相關含義的字或詞來替代另一個,以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
《代字》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人”字旁,右邊的是“言”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八畫。
《代字》一詞來源于漢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字學的著作中。在古代的文獻中,關于代字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字形演變、音義變化和用法規範等方面。
《代字》的繁體形式為「代字」,在繁體中使用的更為廣泛。繁體字在傳統漢字書寫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台港地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代字》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以現代寫法為基礎。
1. 他用一顆心代字地付出了所有的努力。
2. 這個縮寫詞可以代字詞組的意思。
1. 代替:用一個字或詞代替另一個字或詞。
2. 代言人:代表他人發表言論或宣傳的人。
1. 替代:用一個字或詞來代替另一個字或詞。
2. 取代:取而代之;代表替代的意思。
原文:不用代字或詞替代,使用原始的字或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