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蹇步的意思、蹇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蹇步的解釋

謂步履艱難。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四達雖平直,蹇步愧無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諧谑·嘉興谑語》:“書中車馬多如簇, 錢舉人 獨身走躑躅。 錢 居貧不克具輿馬,又蹇步不良於行也。” 清 吳檠 《詠懷》:“曲徑非不捷,由之轉窮途。欲速嗟無成,蹇步愧亨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蹇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iǎn bù,由“蹇”(困難)和“步”(行走)組成,字面指行走困難,引申為事物發展緩慢或處于困境。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行走時步履艱難,動作遲緩。例如南朝謝瞻詩句“四達雖平直,蹇步愧無良”,形容即使道路平坦,仍因自身行動不便而感到慚愧()。

  2. 引申義
    可比喻事物進展不順或身處困境。如清代吳檠詩中“蹇步愧亨衢”,以“蹇步”暗喻人生境遇的坎坷()。

  3. 詞源與結構

    • “蹇”本義為跛足,後擴展為遲鈍、不順利,如《漢典》提到“蹇步”“蹇澀”等用法()。
    • “步”指行走,二字組合強調動作的艱難性()。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如描述身體不便、事業受阻或局勢僵持等。例如明代文獻中用“蹇步”形容舉人因貧困無力乘車馬的窘境()。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詩文或仿古語境中。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滬江詞典、《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蹇步的意思

蹇步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行走時行動遲緩、困難、拖沓。這個詞的含義可以借喻為做事情缺乏效率、進展緩慢。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蹇步的拆分部首是足,表示與腳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蹇步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它的原始意義是病腳、跛行。後來,它逐漸引申為形容行動遲緩或困難。

繁體

蹇步的繁體字為躽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蹇步的方式是類似于“足彳”,“彳”表示行進的路線,而“足”則代表腳。合在一起即形成了“蹇步”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他蹇步前行,好像有什麼困難阻礙了他。

2. 老人年邁,步履蹇步,走起路來很慢。

組詞

鹜蹇(意為行走時特别困難)。

近義詞

行動遲緩、慢步、緩慢行走。

反義詞

輕快、奔跑、迅速前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