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樗散材的意思、樗散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樗散材的解釋

喻無用之材。 宋 李綱 《建炎行》:“末言樗散材,初不堪梁柱,鼎颠将覆餗,棟橈必傾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怎麼生下你這個小業種,樗散材,怎能勾做梁做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樗散材是漢語中一個富有文化意蘊的典故性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與字面解

    “樗”指臭椿樹(《漢語大詞典》),其木質疏松易朽,古人視為“不材之木”;“散材”即“散木”,指不成棟梁之用的木材(《古代漢語詞典》)。合稱“樗散材”字面指無用之木,強調材質低劣、不堪大用。

  2. 引申義與典故來源

    典出《莊子·逍遙遊》與《人間世》。莊子以樗樹“大本臃腫不中繩墨,小枝卷曲不中規矩”喻指無用之物卻能保全天性。後世文人(如杜甫)引申為自謙之詞,比喻才能平庸、不堪世用之人,或借指不合世俗标準的隱逸者。

  3. 文化内涵與哲學意蘊

    該詞承載道家“無用之用”的哲學觀。表面強調自身“樗散”特質,實則在亂世中暗含避禍全身、守拙歸真的處世智慧,體現對功利價值觀的疏離(參考《中國典故大辭典》)。

  4.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文人自況或他指,常見于詩詞、書信。如杜甫《送鄭十八虔》“鄭公樗散鬓成絲”中,既歎友人懷才不遇,亦含對自身境遇的感喟(《全唐詩》箋注)。現代漢語中偶見于書面語,保留自謙或喻指“非主流人才”的修辭色彩。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莊子》原典及哲學闡釋(國學大師

網絡擴展解釋

“樗散材”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ū sàn cá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文獻: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司馬相如傳》,後多被引用。例如:

    • 宋代李綱《建炎行》:“末言樗散材,初不堪梁柱。”
    • 元代雜劇《城南柳》:“樗散材怎能夠做梁做棟?”
  2. 文化背景:
    古代常以木材比喻人才,“樗散材”與《莊子》中“散木”(無用之木)的意象相似,均用于批評或自謙。

使用場景

示例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避免直接用于現代口語交流,以免顯得生硬或冒犯。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可參考《建炎行》《城南柳》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保鄰抱子标駁擦減草座恻怆吃苦褚師大放厥辭地頭東奔西跑多則額爾愕視幡舞發育飛梁伏旱貴重海屋橫玉黃馘話題回佞交龍錦鏡屏緊急關頭刊滅诳諕淩跞脔脔爐灰論治瞢眊扭纏千裡井青林黑塞瓊萼趣事瑞昌入款擅殺少林寺少言寡語沙瑤生財聖藻審美趣味沈約蓍艾術阡聽視通厲土豪劣紳烏啼引項跖纖健蕭寺曉奏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