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腳的意思、卸腳的詳細解釋
卸腳的解釋
斷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賭6*博厲禁》:“ 洪武 二十二年聖旨,學唱的割了舌頭,下碁打雙陸的斷手,蹴圓者卸腳,犯者必如法施行。”
詞語分解
- 卸的解釋 卸 è 把東西去掉或拿下來:卸車。卸裝(演員除去化裝時穿戴塗抹的東西)。卸妝(婦女除去身上的裝飾)。拆卸。 解除,不肯承擔:卸任。卸肩(卸去肩上的負擔,喻卸掉責任)。推卸。 裝 筆畫數:; 部首:卩; 筆順編號:
- 腳的解釋 腳 ǎ 人和某些動物身體最下部接觸地面的部分:腳心。腳掌。腳背。腳跟。腳步。腳印。腳法(指踢球、踢毽等的技巧)。腳鐐。腳踏實地(形容做事實事求是,不浮誇)。 最下部:腳注。山腳。牆腳。 剩下的廢料,渣滓:下腳料。 〔腳本〕表演戲劇或拍攝影視所依據的底本。 舊時指與體力搬運有關的:腳夫。腳行(俷 )。腳錢。拉腳。 足手頭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卸腳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卸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具體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
基本釋義(字面義與動作描述)
- 拆卸腿部或腳部: 指将物體(如家具、機械部件)的腿部或支撐腳部分拆解下來。例如:"這張桌子需要搬運,得先卸腳。" 此義強調分離的動作。
- 砍斷腳(古義/引申義): 在古漢語或特定語境下,"卸"有"拆下"、"砍斷"之意,"卸腳"可指砍斷腳部,是一種殘酷的刑罰或傷害行為。例如古籍中可能出現的用法(需具體語境判斷)。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卸"的釋義包含"解除;拆下;脫下"。
-
專業領域釋義(機械/工程)
- 特指拆卸底座或支撐部件: 在機械維修、家具組裝等領域,"卸腳"常特指拆卸設備、家具或大型物體的底座、支架、地腳螺栓等支撐部件。這是其最常用且專業的含義。例如:"維修機床前,必須先卸腳固定螺栓。" 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雖未直接收錄"卸腳"詞條,但對"卸"的釋義(拆下;取下)和"腳"的常用義(物體的最下部)可支持此理解;工程領域術語手冊常用此表述。
-
方言/俚語用法(需注意語境)
- 腿腳發軟/無力行走(部分方言): 在部分地區(如某些粵語語境),"卸腳"可形象地形容人因勞累、驚吓或疾病導緻腿腳無力、發軟,幾乎無法支撐身體或行走的狀态。例如:"行咗成日山,真系卸腳咯。"(走了一整天山路,腿都軟了)。來源參考:《廣州話方言詞典》(相關條目可能收錄此類俚語用法)。
"卸腳"的核心含義是拆卸或移除與腳或支撐相關的部分。在現代标準漢語中,其最常用且明确的意義是在機械、家具等領域特指拆卸底座、支架或支撐腳。古義或引申義指"砍腳",現已罕用。部分方言中則引申為形容腿腳無力的狀态。理解該詞需緊密結合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卸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可總結如下:
1.基本釋義
“卸腳”的字面含義為“斷腳”,是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根據明代文獻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頒布法令,對賭博等行為采取嚴厲懲處,其中參與“蹴圓”(踢球活動)者會被處以“卸腳”之刑。這一刑罰在《野獲編補遺·刑部·賭博厲禁》中有明确記載。
2.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少數現代詞典(如)提出“卸腳”可引申為“解除束縛、擺脫困境或責任”,但此釋義未見于高權威曆史文獻或主流辭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解讀或誤用。
3.詞源與結構分析
- 構詞:由“卸”(解除、去除)和“腳”(肢體部位)組成,字面即“去除腳部”。
- 曆史背景:古代刑罰中,“斷肢”是常見懲戒手段,如“斷手”“割舌”等,“卸腳”屬同類措施,用以威懾違法行為。
4.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 曆史文獻:主要用于描述明代法律條文或相關曆史研究。
- 現代應用:當代已無實際使用,僅作為古漢語詞彙出現在學術或文學讨論中,需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野獲編補遺》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貨商店唪唪逼齒棰殺大漢典據杜絕契二十四品返防仿生學飛搶風德縛紥割慈關廛鳏嫠桂緑蠱主和氏璧豁啷兼行階閣靜拱經過擊琴句調坎帕拉楞角淩潮理正箓籍馬欄馬蚿沒分曉妙言恁每捏着鼻子破甑期數趨庭日影軟塌塌掃帚射孔省頭草史氏水手衫屬念署攝肅立鹈峯穩獲武衛雺霧下戶幰網小幺小爺鰕胊媟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