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賭6*博厲禁》:“ 洪武 二十二年聖旨,學唱的割了舌頭,下碁打雙陸的斷手,蹴圓者卸腳,犯者必如法施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卸腳漢語 快速查詢。
“卸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可總結如下:
“卸腳”的字面含義為“斷腳”,是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根據明代文獻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頒布法令,對賭博等行為采取嚴厲懲處,其中參與“蹴圓”(踢球活動)者會被處以“卸腳”之刑。這一刑罰在《野獲編補遺·刑部·賭博厲禁》中有明确記載。
少數現代詞典(如)提出“卸腳”可引申為“解除束縛、擺脫困境或責任”,但此釋義未見于高權威曆史文獻或主流辭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解讀或誤用。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野獲編補遺》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卸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腳脫下來。其部首為足,筆畫數為十一畫。
《卸腳》一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可以從字面意思推測。卸,表示解除,腳表示足部。因此,《卸腳》可以理解為解除或脫下腳部的意思。
在繁體中書寫《卸腳》時,其形狀與簡體并無太大差異,但筆畫的書寫順序可能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變化,《卸腳》在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由于缺乏确切資料,無法給出準确的古代寫法。
1. 夏天,我喜歡脫下鞋子,卸腳在沙灘上。
2. 運動員比賽後要馬上卸腳,以便放松腿部肌肉。
卸腳沒有很多常見的組詞,因為這是一個獨立的動作。
解脫、脫下
穿上、戴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