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呼風。 漢 王粲 《大暑賦》:“仰庭槐而嘯風,風既至而如湯。”
(2).謂呼嘯而生風。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岩》:“虎乃躍而出,奮迅躑騰,嘯風而逝。”
“嘯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呼風
指通過聲音或動作召喚風,常見于古代文學描述。例如漢代王粲《大暑賦》中“仰庭槐而嘯風”,形容通過動作引發風的流動。
呼嘯生風
強調物體快速移動或動物吼叫時産生強風的現象。如唐代薛用弱《集異記》中“虎乃躍而出……嘯風而逝”,描述虎的迅猛動作帶起風聲。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2、4)。
《嘯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風在山洞、峽谷中呼嘯的聲音。這個詞用來形容風勢很強,聲音非常高亢。
《嘯風》這個詞的部首是風(風的意思是指自然界中的氣象現象,也可以指風力較大的狀态)。
它的拆分部首是從上到下兩個橫畫構成。
拆分後的筆畫順序是:風(4畫),木(4畫)。
《嘯風》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古代文人用來形容風聲激烈、聲音嘹亮。
在繁體字中,「嘯風」是對應的寫法,意義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嘯風》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囂風」或「嘯風」。
1. 夜深人靜,山谷中傳來陣陣嘯風聲。
2. 突然,一陣嘯風吹過,樹林中的樹葉紛紛簌簌地落下來。
1. 風聲嘯(意為呼嘯的聲音)。
2. 風吹草動(意為微小的變化或迹象)。
3. 風勁(意為風很大或勢很猛)。
1. 秋風呼嘯(意為秋天的風勢很大)。
2. 狂風呼嘯(意為狂暴的風勢很猛)。
1. 微風輕拂(意為風很輕,幾乎感覺不到)。
2. 風平浪靜(意為天氣非常平靜,沒有風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