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社會的意思、舊社會的詳細解釋
舊社會的解釋
對“新社會”而言。一般指1949年以前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性質的 中國 社會。
詞語分解
- 舊的解釋 舊 (舊) ù 過時的,與“新”相對:舊式。舊俗。 東西因經過長時間而變了樣子:舊衣服。舊書。 原先曾有過的,過去很長時間的:舊居。舊友。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舊(指老朋友)。念舊(懷念舊日情誼)。
- 社會的解釋 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 泛指由于共同利益而互相聯繫起來的人群 ∶指社團 ∶古時社日舉行的賽會 詳細解釋.舊時于春秋社日迎賽土神的集會。春社時在仲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迎賽土神以祈農事;秋
網絡擴展解釋
“舊社會”是中文語境中具有特定曆史和政治含義的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定義與時間範圍
- 核心含義: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中國社會,與“新社會”形成對比。狹義上特指國民黨統治時期(1927-1949年),廣義上可涵蓋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甚至更早的封建社會階段。
- 社會性質:被定義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兼具封建剝削和外國列強壓迫的雙重特征。
2.社會結構與矛盾
- 階級對立:以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為主要矛盾,土地私有制導緻農民受地租、高利貸等剝削。
- “三座大山”:即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被認為是人民苦難的根源。
3.人民生活與經濟狀況
- 貧困普遍:多數人生活困苦,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甚至“一件衣服穿三代”。
- 社會動蕩:軍閥混戰、黑惡勢力橫行,民衆缺乏安全保障。
4.政治與意識形态意義
- 新舊對比:作為政治話語,強調舊社會的“黑暗”(剝削、壓迫)與新社會的“光明”(人民當家作主)對立。
- 合法性構建:通過批判舊社會,強化新政權的曆史進步性。
5.使用場景與争議
- 曆史教育:常用于描述新中國成立前的社會狀況,尤其在20世紀50-70年代宣傳中高頻出現。
- 現代視角:當代學者認為該詞帶有鮮明意識形态色彩,實際曆史情況可能更複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影像資料,可參考美國記者傑克·威爾克斯拍攝的舊社會紀實照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舊社會:老的社會形态
舊社會是指過去的社會形态,與現代社會相對應。舊社會通常指的是人類曆史上的封建社會,以及近代工業化之前的一些傳統社會。以下是有關舊社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舊社會的拆分部首是“自”和“社”,分别有6、11個筆畫。
來源:舊社會這個詞彙來源于對舊時代社會形态的描述和概括。
繁體:舊社會(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舊社會
例句:在舊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與現代社會有着巨大的不同。
組詞:舊制度、舊觀念、舊風俗、舊傳統等
近義詞:過去社會、古代社會、傳統社會
反義詞:現代社會、新社會、現代化社會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幫助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