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土的意思、尺土的詳細解釋
尺土的解釋
猶尺地。《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論》:“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 秦 之無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萬民之心。”《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王軍 摩陂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尺土一民,皆非 漢 有。” 宋 王安石 《<孔子世家>議》:“ 孔子 ,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無尺土之柄,此列之以傳,宜矣。” 柳亞子 《新文壇雜詠·田漢》:“南國 田郎 絶代才,不階尺土煽風雷。”
詞語分解
- 尺的解釋 尺 ǐ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漢時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長的白絹,借指小畫幅;.書信)。尺短寸長。尺牍。 量長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東西:鐵尺。仿尺。
- 土的解釋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黃土。 疆域:國土。領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間生産的(區别于“洋”):土方(民間流傳的藥方,亦稱“偏方”)。 不合潮流:土氣。 未熬制的鴉片:煙土。 中國
網絡擴展解釋
“尺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尺土”指極小的土地,字面可理解為“一尺見方的土地”,常用來形容狹小或有限的領土、資源。例如《史記》中“秦無尺土之封”即強調秦朝未分封任何土地給宗室。
二、曆史文獻引用
-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論》提到“激秦之無尺土封”,反映秦朝廢除分封制的背景。
-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稱“尺土一民,皆非漢有”,形容漢室衰微後土地盡失的狀态。
- 宋代王安石在《孔子世家議》中以“無尺土之柄”描述孔子雖無實權卻影響深遠。
三、比喻與延伸含義
- 象征權力局限:如柳亞子詩句“不階尺土煽風雷”,比喻不依賴土地也能成就事業。
- 強調資源匮乏:現代用法中可指資源稀缺,如“争奪那尺土”暗喻寸土必争的處境。
四、結構解析
- “尺”:古代長度單位(約23.1厘米),引申為“微小”;
- “土”:土地,合稱後強化了“極小空間”的概念。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描述古代分封制度、評價人物功績,或比喻現實中的資源競争。例如:“鄉村振興中,每一尺土都需合理規劃”(現代引申用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史記》《三國志》等史書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土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特定的意義。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尺”和“土”。其中,“尺”部的字形是一個表示長度的工具,意味着度量和長度的概念;而“土”部表示土地或土壤。因此,尺土可以理解為衡量土壤面積或土地範圍的含義。
關于尺土的來源和繁體字形式,由于無法提供準确信息,我不能給出明确答案。然而,尺土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有特定的樣式。根據研究,古代的尺土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形态和寫法已無法考證。
下面給出一些關于尺土的例句:
1. 我需要測量這塊尺土的面積。
2. 農民一直在耕種自己的尺土。
3. 他購買了一塊尺土用于建房。
衍生詞和近義詞方面,尺土的衍生詞可能有測量、面積、土地等。而近義詞可以是土地、地皮、田地等。然而,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希望這些簡單的解釋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