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veal all the details;disclose the whole inside story;wash sb.'s dirty linen] 揭示出全部底細
(2) [contract to do a job;undertake]
〈方〉∶ 全部承受
這活兒你們先幹着,剩下的我兜底
(1).終于,到底。《天雨花》第九回:“ 秀鸞 認出親妹子,我等虛詞兜底明。”
(2).指全部,徹底。 羅達成 《你好,李谷一》:“ 李谷一 索性來了個兜底翻。”
見“ 兜的 ”。
“兜底”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揭示全部底細
指将事情的真相或隱晦的細節徹底揭露,常用于日常交流或文學描述。例如:“他的事兒全讓人兜了底了”。
例句:法律條款中的“兜底條款”用于覆蓋未明确列舉的情況,确保法律適用的全面性。
最終補救或擔保
源自民間俗語,原指加固船底防止漏水,後引申為在事情失敗前采取補救措施,避免損失。例如:金融領域中的“理財産品兜底”,指機構用自有資金補償投資者損失。
法律概念
指通過設置“兜底條款”或“兜底法”,确保法律概念的周延性,避免遺漏。例如:馳名商标保護中的兜底條款,以適應實際需求變化。
金融術語
在理財或投資中,兜底指機構對問題産品進行資金補償,但需注意其實際效力可能受限。
“兜底”既可指揭露真相,也用于法律、金融等專業場景,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或金融領域的應用,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
“兜底”一詞指的是保險或安全措施的最後一道防線,用以應對意外或不可預測的風險。
“兜底”的部首是“⼈”(人),總共有10個筆畫。
“兜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民間語言。它形象地比喻為底部兜住了,象征着基于保護和安全的考慮。
“兜底”的繁體字為“兜底”(不發生變化)。
“兜底”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1. 這家公司在任何項目中都會設立兜底條款,确保能夠應對任何風險。
2. 盡管發生了意外,我們依然有兜底的措施可以保障我們的利益。
兜底保障、兜底政策、兜底措施
保險、應急措施
風險承擔、不設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