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絃索的意思、絃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絃索的解釋

同“ 弦索 ”。1.樂器上的弦。多用作弦樂器的總稱。 唐 元稹 《連昌宮詞》:“夜半月高絃索鳴, 賀老 琵琶定場屋。” 宋 周邦彥 《解連環》詞:“燕子樓空,暗塵鎖、一牀絃索。”參見“ 弦索 ”。

2.彈奏弦樂。 宋 蘇轼 《虢國夫人夜遊圖》詩:“宮中羯鼓催花柳, 玉奴 絃索 花奴 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曲·弦索入曲》:“予幼時,猶見老樂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絃索,今絶響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鞏仙》:“ 惠 雅善歌,絃索傾一時。”

3. 金 元 以來常稱用琵琶、三弦等弦樂伴奏的戲曲、曲藝為“絃索”。一般多指北曲。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孟子·離婁上篇一》:“於今世俗之樂,則南以拍闆,北以絃索。”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三:“數年以來,如 雙珠 之崑腔, 潤寶 之絃索,并有盛名。”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 明 清 兩朝,南曲為盛,中 清 以後,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辭絃索諸調,聲益變而辭益紛。”參見“ 弦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絃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弦樂器的絲弦
    指弦樂器(如琵琶、三弦等)上的弦,或直接代指弦樂器。例如:
    • 宋代蘇轼《老人行》中描述:“美人如花弄絃索,隻恨尊前明月落”。
    • 唐代元稹《連昌宮詞》提到“弦索鳴”,即弦樂器的演奏聲。

二、戲曲與音樂中的延伸含義

  1. 北曲或北方曲藝的代稱
    金元時期起,北方戲曲、曲藝(如諸宮調、雜劇)多以琵琶、三弦等絲弦樂器伴奏,因此“絃索”逐漸成為北曲的别稱。例如:
    • 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又名《弦索西廂》。
    • 明清時期,南曲多用拍闆,北曲則以弦索伴奏,如清代學者王夫之提到“北以絃索”。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中常與“弦索”混用,現代語境下多用于古典文學或傳統音樂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絃索》?

《絃索》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xiàn suǒ”。它是由“繡”和“索”兩個部分組成。下面将對它的部首和筆畫進行拆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絃索》的部首為“纟”(sī)或“纟”(mì)。部首“纟”有3筆畫,而“索”有7筆畫。

來源和繁體

《絃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絃索》分别寫作「絃」和「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絃索》的古時候寫法為「絃」和「索」。

例句

這是一個使用《絃索》的例句:他用美麗的《絃索》編織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組詞

與《絃索》相關的詞彙有:絮絮,絮語,絮恨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絃索》近義的詞語有:絲線,線繩,繩索等。反義詞可根據具體語境而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