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鑒識的意思、鑒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鑒識的解釋

亦作“鑒識”。審察辨識的能力。多指識别人才。《三國志·魏志·和洽傳》:“ 洽 同郡 許混 者, 許劭 子也。清醇有鑒識。” 南朝 梁 沉約 《沉文季加侍中诏》:“業宇流正,鑑識超凡。”《舊唐書·陸贽傳》:“得賢有鑑識之名,失實當暗謬之責。” 明 高啟 《代送饒參政還省序》:“對賓客則藉其辭令之善,用人物則取其鑒識之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鑒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鑒識”指審察、辨識的能力,尤其強調在識别人才或事物真僞時的判斷力。拼音為jiàn shí(注音:ㄐㄧㄢˋ ㄕˊ)。

二、曆史淵源與文獻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評價人物的識人能力: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四、現代應用擴展

現代語境中,“鑒識”不僅限于識人,還延伸至專業領域: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鑒識:

鑒識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漢字,由“鑒”和“識”組成。

“鑒”字由金屬器具和見的意思構成,有觀察、看清、辨别的含義。

“識”字由言和心的意思構成,表示理解、認知、了解等概念。

鑒識這個詞可以理解為通過觀察和認知來辨别事物的真僞或性質。

來源和曆史:

鑒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擊鼓》中。

在古時候,鑒識字寫作“觀識”,分别由“觀”和“識”兩個字組成。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鑒識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都由“鑒”和“識”組成。

古時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鑒識這個詞在古時候寫作“觀識”。

例句:

1. 她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鑒識能力。

2. 在藝術品領域,鑒識的技術和經驗至關重要。

3. 鑒識者通過各種手段來判斷一件物品的真僞。

組詞:

1. 鑒定:通過鑒别和判斷來确定事物的真實性。

2. 識别:通過觀察和了解來辨别事物的差異。

3. 鑒賞:通過鑒别和欣賞來評價事物的價值。

近義詞:

1. 辨别:指通過觀察和對照來識别事物之間的差異。

2. 鑒别:指通過觀察和辨别來判斷事物是否符合标準。

反義詞:

1. 無識:指缺乏觀察和理解的能力。

2. 誤識:指錯誤地判斷或認知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