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炷的意思、燈炷的詳細解釋
燈炷的解釋
即燈心。《梁書·諸夷傳·扶南》:“復東行 漲海 千餘裡,至 自然大洲 。其上有樹生火中,洲左近人剝取其皮,紡績作布……或作燈炷,用之不知盡。”《法苑珠林》卷四四:“堂内長明燈,鼠銜燈炷,燒諸旛蓋,遂及精舍,七重都盡。”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燈心草》:“ 吳 人栽蒔之,取瓤為燈炷。”參見“ 燈心 ”。
詞語分解
- 燈的解釋 燈 (燈) ē 照明的器具:電燈。路燈。燈火(泛指亮的燈)。燈語(通訊方法之一)。燈标。 其它用途的發光、發熱裝置:紅綠燈。指示燈。酒精燈。 裝飾張挂的彩燈:燈節。燈市。河燈。冰燈。 筆畫數:; 部
- 炷的解釋 炷 ù 燈心。 燒,燃香:炷香。 量詞,指燃着的線香:一炷香。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燈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指代燈盞中用來點燃照明的部分,即燈芯。其核心含義圍繞着古代照明器具的核心部件展開。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
核心定義:
- 燈炷指的是油燈或蠟燭中,浸透油脂(如燈油、蠟)并點燃以産生火焰和光亮的撚子或線狀物。它是燈具實現照明功能的關鍵部件。
-
字形與構詞分析:
- 燈 (dēng): 本義指照明器具。
- 炷 (zhù): 本義指燈中的火苗、燈芯,也指可燃的柱狀物(如線香)。其字形從“火”,表明與燃燒有關;從“主”,有“主要、核心”之意,強調了它在燈具中的核心作用。因此,“燈炷”一詞是典型的偏正結構,意為“燈的核心部分(炷)”。
-
曆史演變與具體指代:
- 在古代,尤其是使用豆燈、油盞等照明工具時,“燈炷”通常指用麻、棉、燈心草等植物纖維搓撚而成的細繩或細束,一端浸在油中,另一端點燃。燃燒時,油脂通過毛細作用被吸上來維持火焰。
- 隨着燈具發展,特别是蠟燭的出現,“炷”也可指蠟燭本身(因其為柱狀可燃物),但“燈炷”一詞更側重于指代燈芯的功能本質。在更廣泛的語境中,它有時也泛指點燃的燈或蠟燭整體發出的光亮。
-
象征與引申義:
- 由于燈炷是光明之源的核心,且其燃燒自身照亮他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賦予象征意義:
- 光明與希望: 代表驅散黑暗,帶來指引。
- 奉獻與犧牲: 燈炷燃燒自身以發光,常被用來比喻默默奉獻、犧牲自我的人或精神(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傳承與延續: “一炷香”、“傳燈”等概念中,“炷”也隱含了延續、傳承的意味。
-
現代使用:
- 在現代漢語中,“燈炷”一詞的使用頻率已大大降低,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作品、詩詞引用或特定方言中。更常用的現代詞彙是“燈芯”。但在理解古籍、欣賞古典詩詞或進行特定文化表達時,“燈炷”仍是一個需要準确理解的詞彙。
權威性參考來源:
- 關于“炷”的本義及“燈炷”的解釋,可參考權威漢語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現代漢語詞典》等。這些工具書均明确指出“炷”有“燈心”之義,“燈炷”即指燈芯。例如《漢語大詞典》對“炷”的釋義包含“燈心”。
- 對于燈炷在古代燈具中的具體形态和作用,可參考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機構關于古代燈具的展陳介紹或相關學術研究著作。例如故宮博物院官網或出版物中關于古代生活器具的介紹。
- 對于“燈炷”在古典文學中的象征意義,可參考《全唐詩》、《全宋詞》等文學總集及相關研究論著中涉及燈燭意象的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燈炷”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燈炷”指油燈中用于吸油燃燒的芯線,即燈芯。它通常由燈心草等植物纖維制成,作用是引導油料燃燒發光(《本草綱目》提到吳地人用燈心草制作燈炷)。
二、字源解析
“炷”本義為燈芯,形聲字,從火、主聲。單獨使用時:
- 作名詞:指可燃的柱狀物(如艾炷);
- 作動詞:表示燃香動作(如“炷香”);
- 作量詞:計量線香數量(如“一炷香”)。
三、曆史文獻用例
- 《梁書》記載南海地區用樹皮制作燈炷布;
- 《法苑珠林》描述老鼠咬斷燈炷引發火災的故事;
- 宋代詩詞常用“殘燈炷”渲染孤寂氛圍(如趙聞禮“孤枕掩,殘燈炷”)。
四、特殊應用
古代醫療中有用燈炷燎烤臍部急救的記載,如烘熱燈炷刺激嬰兒複蘇。
五、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詩詞賞析或中醫文獻。如需查詢更多例句,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查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備不住北苑草褥車軏遄逝粗鄙大弓當兒刀碪道尊斷屠月頓入梵王宮伐棠奉國敷佑趕船幹鹵宮衛孤尖國家公務員韓杜韓壽涵演皓手薨然候奄荒萊滬書駕靈間不容砺決明快報留落流形龍門石窟旄端怕恐遷谪伽藍香漆灰頃筐欺人太甚秋祠棄瑕券契羣彥儒懦乳臭兒散階掃馘商譽侍駕耍橫説真方陶範桃蹊柳曲外甥女寤宿銷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