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封禅書》:“自 威 ( 齊威王 )、 宣 ( 齊宣王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萊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蓋嘗有至者,諸僊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後因稱仙人所居住的仙境為“仙山樓閣”。多用于形容奇異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六八:“仙山樓閣尋常事,兜率甘遲十劫生。”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而詩之精深華妙,異境日闢,如遊海島,仙山樓閣,瑤花縞鶴,無非珍奇矣。” 魯迅 《呐喊·社戲》:“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象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亦作“ 仙山瓊閣 ”。瓊,美玉。 毛6*澤6*東 《念奴嬌·鳥兒問答》詞:“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仙山樓閣漢語 快速查詢。
“仙山樓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傳說中仙人居住的仙境,常用來形容奇異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景象。這一意象源于古代神話對海上神山的想象,包含黃金白銀建造的宮阙、純白生靈等元素。
出處與典故
源自《史記·封禅書》,記載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派人尋找海上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的故事。原文描述:“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辄引去,終莫能至雲”,體現了仙境的神秘與虛幻。
用法與近義詞
文化内涵擴展
除形容自然或幻想中的奇景外,後世也引申用于贊美建築物的壯麗華美,如園林、宮殿等具有飄渺意境的建築群。
如需更完整的原文引用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來源。
《仙山樓閣》是一個常見的詞組,其意思是指像仙山、樓閣一樣美麗、壯麗、宏偉的景觀或建築物。
《仙山樓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仙山樓閣》來源于中國文化和傳統。在中國古代文學和繪畫中,仙山樓閣經常被描繪,代表了人們對美好、靈動、神秘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仙山樓閣》的繁體寫法為「仙山樓閣」。
古時候的《仙山樓閣》漢字寫法沒有改變,仍然是「仙山樓閣」。
以下為使用《仙山樓閣》的例句:
與《仙山樓閣》相關的組詞有:
與《仙山樓閣》意思相近的詞有:
與《仙山樓閣》意思相反的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