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3-1969)史學家。浙江紹興人。畢業于北京大學。曾在南開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1940年到延安,主編有《中國通史簡編》,是最早運用馬克思主義系統論述中國曆史的通史著作;又撰有《中國近代史》(上編)。建國後,長期從事《中國通史簡編》的修訂工作。曾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
範文瀾(1893-1969)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曆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其生平和學術貢獻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述:
他被譽為“第一代馬克思主義史學大師”,其治學精神與著作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史學發展,尤其在唯物史觀普及和幹部教育中作用顯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思想演變或著作細節,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相關學術研究。
範文瀾是一個姓氏,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姓名。在中文中,姓範的人很多,文瀾是人名中的一個字,表示着文才出衆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範的部首是艹,共有4畫;文的部首是文,共有4畫;瀾的部首是水,共有10畫。
來源:範文瀾這個姓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姓氏起源。範姓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部落,而文瀾在古代則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和涵養。
繁體:範文瀾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範文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範文瀾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意義仍然相同。
例句:他是範文瀾中的佼佼者,擁有極高的文學修養。
組詞:範文瀾可以組成一些相關意思的詞語,例如:"文瀾四溢",形容文化涵養豐富; "範文大全",表示集合了多種文學作品;"瀾濤壯闊",形容浩大而壯麗的景色。
近義詞:範文瀾的近義詞可以是:"學識淵博",表示知識面廣泛;"文采斐然",形容作品優秀;"學富五車",表示知識豐富。
反義詞:範文瀾的反義詞可以是:"文化貧瘠",指沒有文化知識;"學寡",表示學識少;"淺薄",形容見識不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