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駁書的意思、駁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駁書的解釋

内容駁雜之書。 唐 柳宗元 《辯<文子>》:“《文子》書十二篇,其傳曰 老子 弟子,其辭時有若可取,其指意皆本 老子 ,然考其書,蓋駁書也,其渾而類者少,竊取他書以合之者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駁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内容駁雜之書”,即指内容混雜、不純粹或來源多樣的著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的《辯<文子>》。文中提到《文子》一書雖托名老子弟子所作,但實際内容多為拼湊其他典籍而成,故稱其為“駁書”。例如:

“其渾而類者少,竊取他書以合之者多。”
(意為書中原創内容少,抄襲拼湊的内容多。)

3.字義分解

4.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考據中,形容某些典籍因整合了不同學派、作者的論述而被質疑學術價值。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可類比指代拼湊、抄襲的著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子》的考據背景,可參考柳宗元原文或相關文獻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駁書的意思

駁書是指對他人的觀點、論述或主張進行反駁的文字作品或文件。它用來批駁他人的觀點,并提出自己的理由和證據。

拆分部首和筆畫

駁書的部首是馬,總筆畫數為16。(部首:馬,筆畫:咫十)

來源

駁書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具體來源尚無明确的記錄。然而,從古代文獻中可以看出駁書作為一種辯論文體,早在古代就有其存在。

繁體

繁體“駁”字的寫法為「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駁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最早的駁字形狀是「⿱馬仌」,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馬白」的形狀。

例句

1. 他寫了一本駁書,駁斥了對方的觀點。

2. 這篇駁書的邏輯清晰,論證充分。

組詞

1. 駁斥:指以強有力的理由或證據反駁他人的觀點。

2. 駁論:指對某一觀點進行駁斥的論述。

3. 駁回:指以理由拒絕或否決某一提議或請求。

近義詞

反駁、辯駁、批駁。

反義詞

接受、采納、贊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