麨蜜的意思、麨蜜的詳細解釋
麨蜜的解釋
炒熟的米粉或麥粉和以蜜糖的食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時二長者遇彼威光,隨其行路之次,遂獻麨蜜,世尊為説人天之福,最初得聞五戒十善也。”麨,一本作“ 麩 ”。
詞語分解
- 麨的解釋 麨 ǎ 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種幹糧:“朝出移秧夜食麨。” 筆畫數:; 部首:麥; 筆順編號:
- 蜜的解釋 蜜 ì 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釀成的東西:蜂蜜。蜜餞。蜜供(把油炸的短面條拌上蜜或糖制成的糕點)。蜜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蜜的植物)。蜜丸。 甜美:甜言蜜語。口蜜腹劍。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麨蜜是古代一種将炒熟的谷物粉末(麨)與蜂蜜混合制成的傳統食品,兼具食用與藥用價值。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及背景:
一、釋義與構成
- 麨(chǎo):指炒熟的米、麥等谷物磨成的粉。《漢語大詞典》釋為“熬米麥也”,強調其經炒制加工的工藝。
- 蜜:即蜂蜜,為天然甜味劑。
- 麨蜜:将炒面、炒米粉等與蜂蜜混合揉制的塊狀食品,口感香甜,易于保存,常見于古代食療方劑與便攜幹糧。
二、曆史文獻記載
- 《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
記載“麨”的制作方法:“炒麥磨粉,調以蜜水”,是早期對麨蜜工藝的描述。
-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提及蜂蜜可“和麨作餌”,用于潤燥解毒,印證其藥用價值。
- 唐代食療方
《食醫心鑒》載“杏仁麨蜜膏”,以麨蜜為基礎調制潤肺方劑,反映其在養生中的應用。
三、食用與藥用特性
- 食用場景:古代行軍、旅行常用作幹糧,因高能量、耐儲存。
- 藥用功效:
- 潤燥通便:蜂蜜潤腸,麨粉補中益氣(《食療本草》)。
- 和藥為丸:作為藥丸粘合劑,如“五石更生散”以麨蜜調和(《千金方》)。
四、文化關聯
- 佛教齋食:敦煌文書載僧人将麨蜜作為齋點,體現其在宗教飲食中的地位。
- 詩詞意象:蘇轼“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中“糖霜”或指麨蜜類甜品,暗示其風雅意趣。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 zdic.net)
- 《齊民要術》(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 《本草綱目》(中醫藥典籍網 zyyjc.com)
- 《食醫心鑒》(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
- 敦煌遺書《寺院賬目》(國際敦煌項目 idp.bl.uk)
網絡擴展解釋
“麨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ǎo mì(注音符號:ㄔㄠˇ ㄇ一ˋ),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定義:指炒熟的米粉或麥粉與蜜糖混合制成的食品。
- 結構:由“麨”(左右結構)和“蜜”(上下結構)組成。
2.曆史背景與文獻引證
-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縛喝國》,記載兩位長者向佛陀(世尊)獻上麨蜜,佛陀借此講述人天之福與五戒十善的教義。
3.用途與特點
- 作為古代食品,麨蜜結合了谷物(米粉/麥粉)的焦香與蜜糖的甜味,可能用于供奉或日常食用,兼具便攜性與能量補充功能。
4.其他說明
- 部分文獻中“麨”亦寫作“麩”(即麥麸),但核心含義一緻。
-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更多作為曆史或文獻研究中的詞彙出現。
總結來看,“麨蜜”是古代一種甜味谷物制品,兼具文化和飲食意義,其記載反映了佛教傳播與物質生活的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守理安生樂業熬不過剝剽倍德冰操炳露唱喝趁口愁怅刺環大夥房水庫地行仙杜秋娘風沙鋒钲佛門附民感應弓招工作關山迢遞貴昆鐵路海漚還味竹黑翳喤喤枷脰械手吉辰課績狂禅枯燥無味連嵝隸臣詈诟理頭毛頭星摩弄弄盞傳杯謙饬啟殡輕黩勤伫悫素氍毹疝瘕善模善樣事幾史撰書閣水險索莫籉簦田稻突冒外彙券危房兀赤纖瑕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