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故事人物。據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說,是 唐 時 金陵 女子,姓 杜 ,名 秋 。原為節度使 李錡 妾,善唱《金縷衣》曲。後入宮,為 憲宗 所寵。 穆宗 命為皇子傅姆。後皇子被廢,賜歸故鄉,窮老以終。參閱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
“杜秋娘”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既指唐代真實曆史人物,也因其經曆衍生出文學意象:
杜秋娘(約791—?),原名杜秋,唐代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出身卑微,幼年被賣入青樓,因才貌雙全聞名江南。她十五歲成為鎮海節度使李锜的侍妾,創作名曲《金縷衣》。李锜叛亂失敗後,她被沒入宮中,因才藝受唐憲宗寵愛,封為“秋妃”,曾參與政事,勸谏憲宗以德治國。後擔任皇子李湊的傅姆,因皇子被廢黜,晚年被遣返故鄉,窮困潦倒而終。
建議結合杜牧《杜秋娘詩》及《資治通鑒》等史料進一步考證其生平細節。
《杜秋娘》是一個成語,形容女子勢單力薄,不足為患。
《杜秋娘》的字由4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秋、女、子。它的總筆畫數為17。
《杜秋娘》這個成語是從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杜秋娘三度任風子》一文中得來的。成語的意義原本是指杜秋娘被人欺負後,無力反抗,所以暗指一個女子力量薄弱,無法抵抗壓力。
《杜秋娘》的繁體字為「杜秋娘」。
在古時候,漢字“杜秋娘”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如「杜秋娘」、「杜秋娘」等。
1. 她雖然聰明伶俐,但在這個男權社會裡,依然是個“杜秋娘”,無法為自己争取權益。
2. 女子的地位在過去相對較低,很容易成為“杜秋娘”,難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1. 杜絕 - 徹底制止,斷絕。
2. 秋高氣爽 - 秋天的天氣特别好,形容秋天風景宜人。
3. 娘家 - 女子的娘家,指自己父家。
1. 弱不禁風
2. 薄弱無力
3. 虛弱無力
1. 剛強有力
2. 強悍有力
3. 堅強有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