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胥的意思、象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胥的解釋

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員。亦用以指翻譯人員。《周禮·秋官·象胥》:“掌 蠻 、 夷 、 閩 、 貉 、 戎 、 狄 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親之。”《舊唐書·玄宗紀論》:“ 象郡 、 炎州 之玩, 雞林 、 鯷海 之珍,莫不結轍於象胥,駢羅於典屬。” 明 唐順之 《喜峰口觀三衛貢馬》詩:“槃舞呈鞮革,侏言譯象胥。” 清 徐果亭 《聖武功成詩》:“正朔通魚海,輿圖拓象胥。” 劉師培 《<文章學史>序》:“象胥之官,掌傳王言於夷使,使之諭説和親,入賓之歲,則協禮以傳詞,此文之施於通譯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象胥”是古代中國對翻譯人員或外交接待官員的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象胥”主要指古代負責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員,同時承擔翻譯職責。這一角色在周代已有明确記載,是處理外交事務的重要職位。

二、曆史背景與職能

  1. 外交職能
    根據《周禮·秋官·象胥》記載,象胥需掌管與蠻、夷、閩、貉等周邊民族的交往,傳達君王的旨意,促進邦交和睦。
  2. 翻譯職責
    象胥需通曉多國語言,負責口頭和文字的翻譯工作。例如明代唐順之的詩句“侏言譯象胥”便體現了這一職能。

三、文獻記載與演變

四、其他說法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象胥”解釋為“形容事物相似”的成語,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誤讀,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官職含義為準。


“象胥”的核心含義是古代外交與翻譯官員,需結合《周禮》等文獻理解其職能。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注疏》或《舊唐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胥》是什麼意思

《象胥》是一本古代文言小說,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一。它講述了象胥等人抵抗北方侵略的故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象胥》中的“象”字,部首是“豕”,共4畫;“胥”字,部首是“月”,共9畫。

來源

《象胥》是一篇具有曆史背景的古代小說,它取材于戰國時期的曆史事件,通過對象胥等人的英勇事迹的叙述,展現了中國古代英雄主義精神。

繁體

《象胥》的繁體字為「像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碑刻和文獻記載,「象」字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有「⺍」和「⺖」;「胥」字在古代寫法中,字旁常寫作「⺆」或「刀」。這些變體寫法在古籍中較為常見。

例句

在《象胥》中,有這樣一句話:“人貴有志,胥貴有勇。”

組詞

- 象征:意味着或代表着。

- 胥從:胥書,古代行軍時專門攜帶兵書的官吏。

- 象征主義:文學藝術流派之一,追求作品中符號象征的力量和效果。

近義詞

- 學:學習、研究。

- 跟:一起、隨同。

- 胥:官員、臣子。

反義詞

-   舍:抛棄、離開。

- 敵:仇敵、對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