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逐,排除。《南齊書·東昏侯紀》:“ 陳顯達 事平。漸出遊走,所經道路,屏逐居民。”《明史·羅欽順傳》:“時 張璁 、 桂萼 以議禮驟貴,秉政樹黨,屏逐正人。” 梁啟超 《新史學·論書法》:“今之談國事者,輒曰恨某樞臣病國,恨某疆臣殃民。推其意,若以為但能屏逐此一二人,而吾國之治,即與 歐 美 最文明國相等者。然此實為舊史家謬説所迷也。”
“屏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驅逐、排除他人,通常帶有占據被驅逐者位置的隱含意義。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一是主動排除異己,二是通過排擠行為獲取自身利益。
二、詞源解析 由“屏”(遮擋/隔離)和“逐”(追趕)構成,字面意為通過隔離與驅趕達成目的。該詞最早見于《南齊書·東昏侯紀》,記載帝王出行時“屏逐居民”的曆史事件。
三、曆史用例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職場或社交中的排擠行為,但需注意該詞屬于書面語,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注:拼音為píng zhú,注意“屏”在此處不讀bǐng。近義詞包括驅逐、排擠,但比單純驅逐多了取而代之的意味。
屏逐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把某人或某物擋在外面、隔離、驅逐等意思。屏逐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為“屏”和“逐”。
屏逐的“屏”字的部首是屍,總筆畫數為8;“逐”字的部首是辶,總筆畫數為10。
屏逐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古老的文化背景。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屏風來隔離空間,所以“屏”一詞表示隔離、阻擋的意思。而“逐”表示追趕、驅逐的意思。因此,屏逐表示将某人或某物隔離、驅逐出去。
屏逐的繁體字為「屛逐」。
在古代,屏逐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金文時期,古人可能使用象形字來表示“屏”和“逐”,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狀。
1. 他因為犯錯誤被屏逐出公司。
2. 遭受屏逐的人感到受到了排斥。
3. 這部電影屏逐了其他競争作品,成為票房冠軍。
屏風、屏障、逐出、逐步、逐漸
排斥、拒絕、驅逐、離開
接納、歡迎、留下、容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