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号后笑”指命运先凶后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然命体周流,变化非一,或先号后笑,或始吉终凶;或不召自来,或因人以济。”
(2).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 清 钱谦益 《与严开正书》:“所最可惜者,本是通经著述之书,却言为举业而作,先之以标题举业,继之以别论经义,先号后笑,曲终奏雅,高明之士一见讲章面目,不待终卷已欠申恐卧矣。”
“先号后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ān hào hòu xiào,其核心含义是形容情感或境遇由悲转喜的戏剧性变化过程。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与引申义
“号”指大声痛哭,“笑”指喜悦欢笑。字面指先痛哭后欢笑,引申为起初遭遇悲痛或困境,后来转为喜悦或顺遂。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卷,第123页)
情感转折的象征
强调人生境遇或情感状态的剧烈转变,常隐喻“悲极生乐”或“否极泰来”的哲学观念。
来源:《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华书局,2018年修订版,第567页)
此成语源自《周易·同人》: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意为:志同道合者起初因阻隔而痛哭,后因战胜困难相聚而欢笑。
来源:《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89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先号后笑:形容从悲伤转为欢喜。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20页)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原指因阻隔而悲,因通达而喜;后泛指境遇由坏转好。
(刘洁修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876页)
古典用例:
唐代刘禹锡《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先号后笑皆垂名”,喻指历经磨难终获成功。
来源:《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整理版,卷354)
现代语境:
公司历经破产危机,最终扭亏为盈,员工们无不感叹这是一段“先号后笑” 的历程。
成语蕴含“物极必反”的辩证思想,与《周易》“否极泰来”一脉相承,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逆境与顺境转化的深刻认知。
来源:《中国成语哲学》(张岱年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3页)
“先号后笑”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命运先凶后吉
源自《周易·同人》卦九五爻辞:“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这里描述经历困境后迎来转机,类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理,如南朝刘孝标《辩命论》中引用此典。
文采结构之妙
引申为文章或著作的结尾比开头更精彩,形成“曲终奏雅”的效果。清代钱谦益曾以此评价著述,强调精彩收尾的重要性。
部分典籍(如《后汉书》)提到类似成语“先笑后号”,含义相反,需注意区分。
若需更深入解析,可参考《周易》原文或清代学者对文法的评述。
阿剌酒柏油襃奬碑珓儿北叟失马陛楯郎布施草娘陈畴称霸赤舌抽秘骋妍导款点逗跌磕焚荡藁荐横发横骛河朔呴犁湖吼鸣黄芽白懽燕江徼狡算继路鯨甲景夷吉言括籴淋涔笼火洛阳桥镘板毛衣明信摹楷鳑魮披翫妻服契领轻悄悄清歈趋班曲度确评去僞存真禳星瘆得慌升水剩欲饰治属调顺许泗水亭贪财惟命是从仙馆险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