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牌名。《河傳》之名始于 隋 代,傳為 炀帝 去 江都 時所作,今已不傳。今所見者以 唐 溫庭筠 之作為最早。《花間集》所收各詞,雙調自五十一字至五十五字不等,句式頗不一緻,葉韻亦有參差:其上下阕均仄韻轉平韻共四換韻者,如 溫庭筠 的《湖上》詞等;其上阕仄韻、下阕仄韻平韻者,如 孫光憲 的《風颭》詞等;其上下阕皆仄韻者,如 張泌 的《渺莽》詞。
“河傳”作為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但需根據語境判斷其含義:
起源與曆史
“河傳”是古代詞牌名,始于隋代。相傳為隋炀帝赴江都時所作,但原詞已失傳。現存最早的詞作為唐代溫庭筠的《河傳·湖上》,收錄于《花間集》。
詞牌結構特點
少數資料(如)将“河傳”解釋為形容詞性成語,意為“信息如河水般流傳”,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文學研究,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衍生義或誤讀。建議優先以“詞牌名”為釋義核心。
如需進一步研究,可查閱《花間集》或唐宋詞譜文獻(參考來源:)。
《河傳》指的是對于河流的記載、傳承和流傳。河流是大自然中的一條條水道,是地球上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河流的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理解和研究,也記錄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演變。
《河傳》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車(車)。
《河傳》的筆畫數為7畫。
《河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通過圖形來表示事物,隨着時間的推移,圖形慢慢演變為今天的漢字。《河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形态。
《河傳》的繁體為「河傳」。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現在有所不同,包括筆畫的順序和結構都有所差異。以《河傳》為例,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參考以下形态:「氵車人屮」。
1. 記錄一份詳細的《河傳》,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河流的變遷。
2. 他們把這段曆史稱為《河傳》,以保留人類智慧的記憶。
1. 河流
2. 河谷
3. 河道
4. 河邊
5. 河水
1. 河記
2. 河志
3. 河流記
4. 河流傳
5. 河流之書
1. 山畔
2. 湖泊
3. 海洋
4. 溪流
5. 沙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