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香纓的意思、香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香纓的解釋

古代未成年者或婦女所系的飾物。語本《禮記·内則》:“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佩容臭”。 孔穎達 疏:“以纓佩之者,謂纓上有香物也。”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衣冠服用》:“香纓以五彩為之,婦參舅姑,先持香纓咨之。” 宋 周邦彥 《丁香結》詞:“寶幄香纓,熏爐象尺,夜寒燈暈。”參閱 後蜀 馬鑒 《續事始·拜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香纓,又稱“容臭”,是中國古代女子佩戴的絲質飾物,内裝香草或香料,兼具裝飾與禮儀功能。以下為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1. 形制與用途

    香纓是以彩色絲線編織的帶狀飾物,末端綴有香囊,内填芳香植物(如蘭草、艾葉)或合成香料。女子系于腰間或佩于胸前,既可驅避穢氣,又作為身份裝飾。其形制類似後世香囊,但更強調編織工藝與禮儀屬性 。

  2. 禮儀象征

    在周代禮制中,香纓是女子成年(及笄)及婚禮的重要飾物。《儀禮·士昏禮》載:“女次,純衣纁袡,姆加景,乃驅。女從者畢袗玄,纚笄,被顈黼,在其後。” 鄭玄注:“顈黼即香纓,以五彩絲為之,象征婦德馨香。” 代表女子品德芬芳,婚後需佩此以示恭敬 。


二、文化内涵


三、考古佐證

湖北江陵馬山楚墓出土的戰國絲織品中,發現以茱萸紋錦縫制的香囊殘片,内附植物粉末,印證了先秦香纓的材質與用途 。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四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599頁。
  2. 鄭玄注,《儀禮注疏》,中華書局,2014年,第82頁。
  3. 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第769頁。
  4. 江淹著,胡之骥注,《江文通集彙注》,中華書局,1984年,第45頁。
  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馬山一號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圖版三十二。

網絡擴展解釋

“香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飾物,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香纓是古代未成年者或婦女佩戴的裝飾物,常以彩色絲帶或織物制成,并綴有香囊。在《禮記·内則》中記載,未成年的男女需佩戴“衿纓”,即帶有香料的飾物,用以表示身份和禮儀規範。

二、形制與用途

  1. 材質與樣式:多用五彩絲繩編織而成,部分以無患子果核串成念珠形式,也有刺繡香囊的形态,内置草藥或香料。
  2. 功能:
    • 禮儀象征:未成年男女及婦女在重要場合佩戴,如參拜長輩(如“婦參舅姑”需持香纓)。
    • 實用裝飾:香囊可驅蟲避穢,兼具實用與審美價值。

三、文化意義

四、其他解釋

部分文獻提到“香纓”作為成語,比喻地位顯赫、聲望高貴的人(如“香纓”象征品德與權威),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香纓既是古代禮儀制度的體現,也是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可參考《禮記》及宋代周邦彥《丁香結》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暴腮龍門賜幾大嶽褡子嘚啵點檢動蕩短牋風灣軋空戆介高喻官仕歸真反璞果饕昊英跏子積德累善錦腸近聞僦渡抗隱鵾鷄雷米封斂藏靈網靈主六蔽濾鍋孟陬妙操弭災乃耳南劍三先生能那盆山平禮鉗梏趫猛寝繁歧趨全禮聲譽鵲起手梏私封私善俗監探足停車場投藉頭紗圖謀脫冠瓦瓶蓊穢武帷霞牕憪然嚣怨淅呖